1)374制度的思考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4章374制度的思考在起初,朱由检还是比较赞同兵部制度,毕竟稳定运行了这么久,而且和现代文明制度最为接近,应该是最好的。

  在朱由检看来,只要将五军都督府下放到地方,重新发挥作用,形成类似战区的机构,而不是放在中央荒废,那么明朝的军事很快就会起来。

  当初朱元璋将五军都督府放在京师,只是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而这种做法,在朱由检看来,太过于小心。今后,明军注定将是一支火器化的军队,后勤装备复杂,只要这块控制好,隐患虽然有,但相比五军都督府下放的好处,不值一提。

  然而,他设想是好的,只是当他想要对内阁做出一些改变时,却忽然发现,这一切变了。

  朱由检想要学习唐以前的皇帝,让圣旨不在受到文官的限制,让中旨变为最正统的圣旨,让中旨入阁成为奉旨入阁,将这些约定成俗的潜规则变成明文规定。

  原本,大明皇帝的圣旨是没有这么多限制的,内阁根本不具有封还圣旨的权利,六科给事中也不具备这种权利,身为制度制定者的朱元璋是不可能给后代子孙留下这么大的掣肘。

  这一切规矩的形成,全部是文官一步步争取过来的,原本只是对错字的封还,被他们发展成为了驳回,而明朝的皇帝竟然一个个都觉得正常,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这当然是历史没学好的缘故,尤其是本朝历史,因此只能文官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既然这种权利已经到了文官集团手中,那想要收回来,就非常的难。二朱由检的打算,还是和以前一样,进行利益交换。

  他打算提高内阁地位,给予其名正言顺的大义,以此来交换这种圣旨地位的提升。然而,当内阁这种临时机构一旦变为正式机构,很多情况就大不相同。

  皇帝和兵部就天然隔了一层,距离军权的距离又远了一些。如果说朱由检的地位只是首辅的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当他身为皇帝,从上往下看时,内阁挡住了他伸向军权的途径。

  若是文明开化,制度完善的现代国家,这自然是好的,但此刻并不是,造反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旦内阁正式对六部有了统管权,兵部的地位就至关重要,一旦有人图谋不轨,这种制度下极其容易成功。

  这就是内阁一旦变为正式机构的隐患,也是为什么,大明那么多文官,只想着增加内阁的权力,却从不谋求内阁地位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话,他就陷入了两难之中,他想要谋求中旨变成圣旨的权势,而没有足够的利益交换,文官是不可能松口的。

  中旨入阁已经是其极限,在想让中旨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者明文规定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用内阁正名的利益交换,又会给皇权埋下隐忧,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