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政体沿革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3章373政体沿革“陛下想要定下些什么?”徐光启放下手中的茶杯问道,皇帝的种种态度和措施,让这位历尽世事老臣很是欣慰,因此,他相当主动的配合皇帝的工作,在其他人还沉默的适合,率先开口。

  目前内阁的四位大学士,不,应该说是五位大学士,朱由检并没有排定座次,也没有任命首辅,虽有资历深浅之分,但地位还是大致相当的,故而徐光启先开口也不算破坏规则。

  “朕想定下朝廷纲纪法度方面的事情。”朱由检露齿一笑道,“内阁成立两百年有余,随着发展,渐有实权,如今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当初内阁只是文秘机构,因此祖宗并无法度规束,延展至今,大多规矩都是在发展中渐渐形成,虽运转流畅,却无纲纪法规定下运转体制,故而朕想以明文规定,立内阁法度,以防后世子孙迷惑。”

  朱由检的一番话,说的几个大学士脸色微微一变,他们没想到,皇帝对内阁的发展,竟然如此了解。

  历史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华夏这一个古老的国度,更是非常重要,从历史中,后人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对本朝历史的研究,更是能摸清楚本朝发展的脉络,看出权力变迁的痕迹。

  以往大明皇帝的历史并不好,或是不愿意学习,或是学的不够深刻,就算有喜好者钻研,那也是文人学士来授课,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他们都只调对自己有利的讲,而不利的,则用为尊者讳的名义给跳过了,或者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

  因此,很多皇帝并不知道,内阁一开始不是如此有权力的,他们受限于眼界,以为内阁就是自己登基后接触到的样子,对其中的权力运转本质,往往一片茫然。

  有的皇帝对权力敏感些,就能凭借皇帝天然的身份和内阁的劣势,压制住文官集团,而有的却无法办到。

  最显眼的例子就是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一个是主动挑起权力之争的‘大礼仪’之争,一个是被文官找茬,弄出来的‘国本之争’。

  当然,关于这些隐秘的内容和知识,在古代专门的称呼,叫做‘帝王之术’,虽然看着很高端,但并不神奇,在很多县城乡下,都有这门学问的痕迹。

  许多文官在基层历练流转时,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门学问有了深刻的认识,随后升迁中央,凭借着丰富的阅历,压制住了足不出户的皇帝。

  这也是为何,越到后期,皇帝越不是文官的对手的原因。一个粉嫩粉嫩的新号,面对如狼似虎,阅历满级的变态大臣,能刚的赢才怪。

  就算有太监能借助,但太监并不是万能的,很多太监并不熟谙帝王之术,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算偶尔有几个天赋异禀者,也很快就被文官迷惑的皇帝干掉。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