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5章 零号工程1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私心,二是依赖心,三是苟安心,因此特别重视家训家教,早年陈济棠家有一联:“积善积德积慈祥,诚意正心,家齐国治;行仁行义行忠恕,承先启后,子肖孙贤。”

  陈济棠18个儿女,其中有4个博士、2个硕士。

  1929年出生的陈树柏,1948年毕业于成都中央军校22期,后到台湾后,弃武从文,到美国重新读书,拿到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大学教授,后在美国硅谷创办私立大学“美国国际科技大学”并自任校长,20世纪80年代后,总设计师曾三次接见过陈树柏。

  陈树家,后世为美国海军研究院教授;陈树润,博士、教授,担任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工学院院长,在飞机设计上非常有建树,著名科技专家;陈树炳,博士,专著等身,学术界评价甚高。

  当然,陈济棠家人的“后世”,武爱华本来是不知道的,但是,在武爱华担任“总统”之后,功勋系统却对武爱华身边人的“后世”都给出了精确的记录。有如买买义,能知道此后百年所有商业交易资料一样,都属于作弊。或许,这是“功勋系统”给武爱华的奖励吧。

  既然武爱华穿越了,什么陈树柏、陈树家、陈树润之流,就不要到美国去了。

  也因为如此,武爱华对陈济棠是愈发敬重。每逢佳节或喜事,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联络联络感情,激励激励晚辈(武爱华虽然辈份小年龄小,但陈家没有人把他认为是与陈树柏一辈的)。

  事实上,总设计师在见到陈树柏时,曾高度评价陈济棠“治粤八年,确有建树,老一辈广东人,迄今仍很怀念他。”

  ……

  一顿家宴,十分温馨。但这种日子却是武爱华不可多得的享受,在家里(总统府)内盘旋了两日,武爱华不得不再次离家出发。

  这次,武爱华要去的地方是大西北的戈壁沙漠。

  自从系统升到9级,出现“原子能利用技术”之后,武爱华才真的开始重视起具有绝对威慑力的“核武器”的研究。但是,当时中国的物理学家对原子核裂变现象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原子能利用技术了。这时,武爱华不得不求助于“功勋系统”和“风情局”的郝勇。

  通过系统的介绍,武爱华算是明白了核武器的始末,同时也惊呼一声,“还好,还算来得及!”

  原来,原子弹有关理论,要到1939年初才会面世。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第一篇铀原子核裂变的论文,几个星期之内,各国科学家纷纷验证了这一发现,并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核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开辟了这一新能源为人类谋取财富的广阔空间。

  同年9月初,丹麦科学家玻尔和他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