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 憋气的洪承畴_我,大明第一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于是,面子上表现出来的喜好豆干,便成为一桩‘不忘根本’的美谈……

  ……

  如今,洪承畴的喜好又多了一样,那就是有事没事的,总爱跑到西安府的几座城门楼子上去转悠。

  用茅元仪的话说,洪大帅,在数他的羊。

  落日余晖下的西安府,颇有些沧桑厚重气息,尤其当秦岭一脉的氤氲之气,被一抹残阳染成猩红色时,更显辽远。

  洪承畴站在西门城墙上,极目远眺,清瘦的脸上毫无表情,两只瘦硬的手掌藏于袍袖中,捏的指关节叭叭作响。

  这是他怒极的样子。

  几名亲兵躲得远远的,生怕触怒上霉头。

  随着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等三府之地的日子渐渐红火,地处关中平原的西安府,却一片萧瑟。

  据哨探回报,人家那边的青苗齐刷刷的,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老百姓干劲十足,天不亮就起来下田锄草、保墒。

  再看看自己下辖之地,老百姓都饿昏了头,竟然也学人家,攻打县城不说,还想要开仓放粮、均分田地?

  真是反了天了!

  昨日,他就亲率一支铁骑,镇压了蓝田那边的一路反贼,当场砍下百余颗黑头。

  顺带着,他还下令,将弃械投降的三百余反贼,押到菜市口,统统砍头示众……

  反贼的势头倒是遏制住了。

  问题是,手下的兵卒却出事了。

  洪承畴手下边军原本有八万余,让茅元仪牵着鼻子,在关中、秦岭一线放风筝,散了两万多。

  二月头上,三府之地的老百姓分到耕地的消息传来,又散去七八千。

  如今好了,那边的青苗长出来,眼看今年不挨饿了,手下的边军又散去三千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朝廷的粮饷没消息,豪门大户的粮饷,他们自己用来养了兵,谁还愿意借给他洪承畴一颗粮食?

  如果光是这些问题,洪承畴倒也还有办法应对。

  可更令他感觉到羞辱的,是紫禁城里的那个草包皇帝,对自己这个三边总督不仅不闻不问,还顺手‘简拔’了一个商丘县令孙传庭,令其镇守宁夏镇。

  不得不说,草包皇帝的这一举动,分明就是对他洪承畴的羞辱。

  无论怎么说,宁夏镇不过是陕西三边总督统辖下的一座军镇,孙传庭就算是朝廷三品武官,却还是在他洪承畴手里头捏着呢。

  镇守宁夏镇,说的轻松,没有他这位三边总督的调度,人吃马嚼,外加各种后勤辎重什么的运不过去,难道要让一万多边军吃草啃沙子去?

  ‘可是,皇帝为何要这么做呢?’

  洪承畴憋了一肚子闷气,仰面向天,眉头微皱,半眯着双目,看着黛青色的天空,有两只大鸟一瘸一拐的飞过,不禁深吸一口气。

  憋了良久,良久。

  然后,缓缓放了一个屁。

  终于舒坦了。

  既然如此,那就……

  “报!”

  突然,一名哨探快马加鞭,卷起一阵黄尘,向这边赶来,在距离洪承畴尚有七八丈远时,滚身下马,单膝跪报:

  “禀报大帅,凤翔府急报,刁民聚众造反!”

  “凤翔府?什么时候开始的?多少人造反?千户曹明月就驻守在那里,他是吃干饭的?”

  洪承畴勃然大怒。

  一连串的质问,吓得那名哨探脸都绿了,磕磕巴巴的说道:“禀禀报大帅…是是是今日中午前后开始,约莫有七八百刁民围攻府衙……”

  “曹明月呢?他人在那里?七八百刁民,他干什么吃的?”

  “禀报大帅,曹明月正在率军镇压!”

  洪承畴心里窝着火,让春寒料峭的风一吹,觉得又想放个屁。

  于是,便又放了一个淡淡的臭屁。

  肚子终于舒坦多了。

  “传我令,点齐三千骑兵,星夜驰援凤翔府!”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