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8章 以德服人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山戎不吃你的这一套,反而恩将仇报,进一步坑害我吴军。”

  “这……”

  文种闻言,欲言又止,不知道拿什么话语去回怼伍子胥。

  这时,坐在一边的太子恒向庆忌进言道:“父王,儿臣以为,中山国虽不弱,现在却等同于亡国。”

  “他们几乎是主动放弃了城邑,逃到了大山中负隅顽抗。”

  “但是,城邑、乡村之间,仍有中山人定居。”

  “父王何不采取我大吴之前的惯用之法,移民戍边,或者是把中山人迁到南方?”

  吴国移民戍边,或者是迁移不安分的黎庶到别的地方去,这种方法是屡试不爽的。

  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都是风俗习惯有所不同的外族人,作为移民的人,他们多半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譬如,庆忌当年就把不少秦国遗民迁到巴蜀之地,把不少楚国遗民迁到南方九郡。

  这么多年来,也没见出什么幺蛾子。

  还不等庆忌说话,伍子胥便反驳道:“不妥。”

  “太子,且不说这样的成本太高。中山人的主力仍在,一旦我吴国移民戍边,或者是把中山国人迁到别的地方去,一定会激起中山人的顽抗。”

  “这会造成中山人极度敌视我吴国,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

  庆忌不得不承认,伍子胥的这种说法没错。

  移民戍边也好,把人迁到另一个地方去也罢,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对方别无选择,再无反抗之力,只能被动的服从吴国的安排。

  现在,中山人的主力还没有被消灭掉,吴国就急不可耐的要迁移掉中山国人,岂不是会适得其反吗?

  即便是吴国移民戍边,也会造成反效果。

  中山人岂能容忍,自己的世代相传的土地被别人霸占了?

  文种忽而道:“大王,臣有一个对策。”

  “请讲。”

  “我吴国的黑冰台之前在中山国安插了不少细作,能接触到中山国的一些权贵。大王何不让他们拉拢中山人的贵族,分化打击他们?”

  “善。”

  庆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采取分化打击的方法,找出一些“鲜虞奸”跟吴国合作,效果可能较为缓慢,但绝对是行之有效的。

  “吴恒,此事交给你去办。同时派人告知田穰苴,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大军切不可出城作战,更不能深入大山,让他静观其变。”

  “诺!”

  太子恒答应了下来。

  文种又问道:“大王,武安君在雁门关遭到了代军的顽强抵抗。若战事陷入拉锯,臣唯恐燕国以及林胡、东胡、娄烦、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助代,届时战局可能对我吴军不利。”

  “为慎重起见,大王应该考虑增兵代地,以期武安君尽早攻破雁门关,灭了代地,不给塞外的胡虏任何南下牧马的机会。”

  庆忌微微颔首道:“那就从三川郡、河东郡、上党郡、颍川郡、上郡征召兵员五万人,奔赴雁门关,让孙武务必尽快攻克雁门关。”

  “大王圣明!”

  事已至此,庆忌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毕竟,他身处后方,坐镇中枢,只能把希望放在孙武、田穰苴的身上,自己也好在后边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们在前线作战。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