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9章 完善吴国之政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能不让孔丘感动,为之潸然泪下?

  “右丞相所言极是!大王,对于晏子之奏请,臣附议!”

  “臣附议!”

  治粟内史曾点、御史大夫范蠡等群臣,都纷纷站起身,表示赞同。

  “善。”

  见到公卿大夫们都没有任何的异议,庆忌就微微颔首,决定了在吴国设立“登闻鼓”、“路鼓”的事情。

  相传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

  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

  在这个时代,包括周王室在内,宋、鲁、卫、郑等中原列国,都悬鼓于路门之外,称“路鼓”。

  由太仆主管,御仆守护,黎庶有击鼓声冤者,御仆须迅速报告太仆,太仆再报告国君,不得延误。

  这“路鼓”就是后来的“登闻鼓”。

  而今,庆忌只不过是推动了一下登闻鼓设立的进程……

  进善旌、诽谤木和敢谏之鼓,都代表着古时信访工作的开端。

  另外还有肺石、公车……

  肺石,古时设于朝廷门外的赤石。

  民有不平,得击石鸣冤,石形如肺,故名。

  后演化为冤鼓,或曰鸣冤鼓,或曰喊冤鼓。

  庆忌现在只取“登闻鼓”和“路鼓”,并不会繁琐的去设立更多的信访之途径。

  “文种!”

  “臣在!”

  被点到名字的左丞相文种,连忙站了起身。

  “你负责在宫门口,设立登闻鼓,并督促各地郡县,在府衙之侧,设立‘路鼓’,以让黎庶鸣冤所用!”

  庆忌大手一挥道:“凡各类诉讼刑法之事,涉及冤情者,乡里不决,可告之于路鼓,使县令接待,开堂公审,不得怠慢!”

  “若县一级不可处理,县令可转达郡一级,或自认为有冤情者,可告之于郡一级路鼓鸣冤。”

  “当地郡守、郡丞必须亲自接待,依法审理。”

  “若郡一级仍不能处决,当转达于廷尉府。”

  “或有冤情之民,上告于宫门口,击登闻鼓,廷尉府当依法审理。如若还不能决断……寡人,亲自处理!”

  “诺!”

  文种立即答应下来。

  登闻鼓、路鼓的设立,不止是为吴国广开言路,也是在加强庆忌作为吴王的司法权。

  大有裨益!

  这可谓是真正有益于民的国之大事。

  现在庆忌可是明文规定,凡是有冤情的黎庶上诉,地方的郡守、县令都必须要按照流程来接待,不得怠慢。

  谁敢触犯这样的禁令?

  最后一级,普通的升斗小民,甚至是能一路告御状,到庆忌的面前诉说冤情,请庆忌裁决……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是少之又少的。

  若是真的发生底层黎庶一路告状,告到国君面前的事情,庆忌一定会查处下去,对待犯法之人,严惩不贷……

  “父王!”

  这个时候,公子恒忽然站起身,朝着庆忌作揖行礼道:“儿臣以为,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犹恐不能自知!”

  “今贤非尧舜汤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

  “请父王在登闻鼓之侧,设立诽谤之木,或敢谏之鼓,以让天下人得以击鼓进谏言,集思广益,完善我吴国之政!”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