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6章 吴国派系之争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然士气大振,击退韩国援兵……

  可想而知,要是嬴荡寿命够长,再多活个几十年,秦国会有两个结果。

  一种是秦武王的成就比秦昭襄王更大,一种是因为秦武王穷兵黩武,导致秦国的国力一落千丈……

  ……

  翌日,庆忌就在奉天殿的大朝会上,提出立储之事。

  对于这样的事情,吴国的公卿大夫们,都显得十分的积极。

  毕竟,这可是从龙之功!

  当然了,像是计然、孙武、伍子胥这样的肱股之臣,则是没有发言,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早就劳苦功高,不必依靠从龙之功,来加官进爵。

  至于是否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也都不太在意。

  为何?

  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小,知天命之年!

  而庆忌连不惑之年都没到,说不定他们都将早于庆忌之前过世。

  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掺和进去?

  这个时候,在吴国的朝堂上,主要是分为四个派系。

  一个是吴国本土的老世族派系。

  一个是楚国派系。

  一个是越国派系。

  一个是齐国派系。

  吴国的老世族派系,以申息、被离、烛庸等人为首,势力盘根错节。

  楚国派系,以范蠡、伍子胥、伯噽等人为首,占据着一席之地,唯一能跟吴国本土的老世族大臣相抗衡的派系。

  不,总的来说,楚国派系,是为吴国的朝堂上,甚至是朝野上下最大的一个派系……

  越国派系,以勾践、鹿鸣等人为首,还笼络了一些来自宋、鲁、卫、陈等中原列国出身的公卿大夫,拉帮结派。

  齐国派系,则是以孙武、田穰苴等人为首,一直都是中立派,除了晏婴一族在朝中发言,齐国派系在军中的话语权更大一些。

  四个派系中,楚国派系最强,吴国老世族派系次之,紧随其后的是越国派系,最后则是齐国派系。

  按理说,齐人在吴国朝堂上占据的席位,不比楚国少太多,何以逊色于越国派系?

  这就不得不说,勾践收买人心的本事。

  准确来说,是勾践打着为公子恒网罗党羽的旗号,在收拢那些中原列国的大臣士子……

  因为,公子恒是庆忌的嫡长子,日后继承大位的可能性,明显更大!

  “大王!”

  郎中令勾践出列道:“臣以为,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自古以来便是取祸之道也。”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长则立贤!”

  “臣闻之,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在继高祖者也。”

  “是放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称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这是宗法制的原则,大王岂可逾越?”

  有夏、商、周三代,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勾践的话音一落,御史中丞邓析跟着出列道:“大王,臣以为郎中令所言极是!”

  “宗法何昉乎?自古以来,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

  “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昔日,先王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

  “寿梦偏爱季子,欲传以王位,季子深明大义,辞而不受。”

  “先王寿梦临终前,嘱咐长子诸樊,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以便最后传到季札的手中,诸樊感泣而应。”

  “由是如此,季子三次让国,传为美谈,却为公子光之乱,埋下祸根!”

  邓析痛心疾首的高声道:“大王!公子光之乱的教训,仍旧历历在目,大王岂可相忘?”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