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8章 吴国察举制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旦失去,吴国日后要进军中原,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

  “大王……”

  伍子胥还是有些不忍心,再次进言道:“请大王三思。”

  “而今我吴国的崛起之势,已经彻底威胁到晋人的霸主地位。”

  “晋国六卿,难免会联合中原诸国封锁我吴国,届时,臣等的有生之年,大王的有生之年,怕是都很难进击中原半步……”

  现实是很残酷的。

  晋人已经被吴国打醒了,宛如一头睡醒的雄狮,如何能容忍吴国这头南方的猛虎侵占自己的领土?

  中原的宋、鲁、卫、陈、郑,甚至是齐国,经此一事,怕是都会跟着晋国一起对付吴国,就跟当年北方诸国一起封锁楚国一样。

  如之奈何?

  庆忌摆了摆手道:“伍子胥,寡人之意已决,不必赘言。”

  “我吴国现阶段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恢复民生,并汲取新吴人的青壮,同化他们,为我所用。”

  庆忌的终极目的,不外乎混一天下,使大国无疆。

  但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可能办不到这一夙愿。

  所以庆忌的有生之年要做到的,就是击败晋国,使自己成为霸主,让吴国成为傲视华夏九州的中原第一强国。

  那么,庆忌要如何才能完成自己的这一夙愿?

  吴国的国策,并不是为庆忌称霸而制定的。

  实际上,吴国的国策自庆忌继位以来,一直未变。

  吴国的国策是什么?

  是灭越吞楚,成为南方唯一的国家。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庆忌都必须要隐忍下来,积蓄国力,最后再出兵,一举吞并楚国,完成长江以南的大一统。

  吴国放弃了对周王室、郑国的控制,并不代表庆忌已经不打算称霸。

  庆忌是在以退为进,进行战略收缩而已。

  随即,庆忌就下了一道诏令,命远在郑国抗击晋军入侵的范蠡、田穰苴率兵返回吴国。

  同时,庆忌又以伯噽为使者,备上厚礼,前往晋国洽谈停战之事,订立弭兵之盟。

  晋人要称霸,随他去!

  不过,要是想进一步南下,染指吴国的城邑土地,庆忌不会惯着他们。

  ……

  结束朝议的群臣,都各自散去,唯独廷尉伯噽还留在滋德殿。

  “伯噽,有事吗?”

  庆忌眯着眼睛垂询道。

  伯噽现在的任务繁重,要为吴国出使一趟晋国,按理说伯噽应该早早准备,即刻出发的。

  现在这欲言又止的模样,分明是有话要说。

  见到庆忌发问,伯噽的脸色稍微缓和一下,然后低着头说道:“大王,臣想为大王举荐一个褒贬不一的人才……不,是大才。”

  “大才?褒贬不一?”

  庆忌来了兴致,笑吟吟的道:“不知道你要为寡人举荐的是何许人也?”

  在吴国,出人头地的途径较多,除了从稷下学宫被选拔出来的士子,可以到朝中或者地方担任官职。

  察举制,也是一种不错的举荐人才的途径。

  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列国尽皆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到秦朝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

  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到了汉代,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

  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