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7章 闪击战鼻祖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此行也是极为不容易的。

  这一次庆忌所率领的联军要是不能把楚国打趴下,唐国难免会有亡国的危险。

  历史上,公元前506年,吴、蔡、唐三国组成联盟,进攻楚国。

  联军驻扎在汉水边上与楚军形成对峙,楚将囊瓦急于求功再加上轻敌渡过汉水主动出战,结果大败,楚军溃散,囊瓦逃奔郑国。

  之后吴楚又决战于柏举,经过五次大战,吴军连战连胜,一直打到郢都,楚昭王(熊轸)怆惶出逃,楚人不战自溃。

  唐成公姬成终于借吴王之手报了楚国三年囚禁之仇,然而这也给唐国带来了灭顶之灾,一年后,楚国借得秦国的军事援助打退吴军,国力很快恢复。

  楚昭王返回郢都后,第一件大事便是讨伐唐国和蔡国,蔡国因为靠近吴国而幸免于难,唐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楚国报复性灭掉,唐国就此终结。

  庆忌自然不能跟历史上的吴王阖闾那般刻薄寡恩,将人家利用完,就彻底置之不顾。

  毕竟在这个时代,虽礼崩乐坏,但最基本的大义名分不能少。

  唐国是吴国的附属国,是吴国的小弟,怎能不管不顾?

  即便日后唐国被其他国家灭掉,吴国也要想方设法的帮助唐国复辟!

  这是面子上的事情,事关国格,不容有失。

  在庆忌的统御之下,吴国能有蔡、钟吾、徐等列国的大力相助,不外乎庆忌的一贯作风,就是能为他们主持公道,不失霸主之风。

  如上一回的淮水之战,庆忌率军攻取楚国在中原的城邑土地后,还均分于跟随自己的蔡国、徐国与钟吾国。

  这一点,试问普天之下,有哪一个国家的国君能干得出来?

  别问庆忌能不能瞧得上那仨瓜俩枣,最重要的是一个态度!

  这说明庆忌作为老大,吴国作为宗主国,是值得一众附属国追随的。

  “吴王,寡君一路走来,畅通无阻也。”

  姬成回答道:“楚人将兵力都集中到郢都,现在楚国各地的防务形同虚设,我联军皆可一战而下,甚至就连大隧、直辕、冥阨三关,楚国都未曾驻防多少兵力。”

  闻言,在场的将领都感到十分诧异。

  要知道大隧、直辕、冥阨三关,是楚国北部的三个重要的关隘,易守难攻,专门用来防御来自北方国家的侵袭。

  按理说,大隧、直辕、冥阨三关应该常年驻防一些兵马,只可惜沉诸梁似乎是想孤注一掷,非要在郢都跟联军决一死战不可。

  说到柏举这个地方,庆忌就不由得想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柏举之战”。

  那是由吴王阖闾率领的三万吴军深入楚国,在柏举击败楚军二十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

  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

  不过,吴军真正想出这一部署的人,并非阖闾,而是孙武。

  柏举之战吴军以三万人击败楚军二十万,成了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只是这一战,便足以让孙武被后世传唱,成为当之无愧的“兵圣”!

  要说闪击战,孙武才应该是鼻祖一样的存在!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