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33章 儒道之争,教化万民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为宗教?”

  “其实,我大吴,我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宗教’。”

  “那个时候是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在上古时代,人们对精灵、图腾、神祇、自然等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崇拜,迷信鬼神,这就是最原始的宗教。”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在座的尹喜、南荣、列御寇,语重心长的道:“拜火教是波斯人的国教,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的国教。”

  “而我大吴,属于‘多神教’,吴人的信仰还未被整合起来。”

  “比起迷信鬼神,我吴人更加信仰自己的祖宗。”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以教派的手段控制人们的思想,统一信仰,的确很有必要。”

  拜火教和婆罗门教,其实都是雅利安人创造出来的教派。

  雅利安人原来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后来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

  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他们往南驱逐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摧毁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原本华夏也曾在商朝时遭遇过雅利安人的入侵,好在被商朝女战神妇好击败,不少雅利安军队的战俘成了奴隶,最后变成了“陪葬品”……

  尹喜思索良久之后,向庆忌进言道:“陛下,如果要立一个教派,臣以为,必须要有一部典籍,以便于阐述该教派的教义,以教化世人。”

  “善。”

  庆忌也是这么认为的。

  一个教派的教义,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学派的学说,即中心思想。

  核心价值观!

  庆忌有心要立一个教派,作为大吴的国教。

  但,问题来了。

  以哪种教义为主?

  华夏几千年历史,历史上也出现过本土教派——

  道教!

  儒教也勉强算一个。

  那庆忌究竟是应该立道教为国教,还是立儒教为国教?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兹事体大,庆忌没有贸然决断,而是把这件事情放到朝堂之上,与公卿百官一起商议。

  ……

  翌日,庆忌就在奉天殿召开了一次大朝会,凡是朝中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公卿百官,都务必要到场参加。

  得知庆忌要立一个教派为大吴国教之后,群臣也跟炸了锅一样,议论纷纷起来。

  他们倒不是要劝谏庆忌,使他打消这个念头,而是在犹豫自己处于什么立场上,较为妥当……

  众所周知,得益于庆忌大兴文化,大吴学术鼎盛,诸子百家各种学说混杂在一起,是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大吴有五大显学,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

  在这其中,适合被立为“国教”就两个,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