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25章 大吴帝都之繁华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孙大人,皇帝陛下要在扶桑国推行《易文令》、《易服令》,以寡人之见,大可不必。”

  吴熙皱着眉头道:“寡人封邦建国,已经有十一年的时间。”

  “有教化之功,臣民归顺,除了最近几年才征服的野蛮人,其余扶桑人,基本上都能说上一口吴语了。”

  “至于写吴字,大可不必。随同寡人一起东渡扶桑,封邦建国的大吴本土之人,都被寡人委以重任,成了朝臣官吏。”

  “有他们的辅佐,又何必多此一举?”

  闻言,公孙宁摇摇头道:“殿下,《易文令》、《易服令》乃是始皇帝陛下要推行的政策,诸藩王国务必奉行。”

  难道吴熙还敢抗旨不遵吗?

  吴熙并没有这个胆量。

  这些年来,在吴熙不遗余力的治理之下,其实扶桑国的臣民,基本上已经被“吴化”了。

  货币,使用的是五铢钱,或是黄金、布匹之类的东西进行交易。

  扶桑人的衣着打扮,也是在向大吴看齐的,别无二致。

  所以在吴熙看来,庆忌要在扶桑国推行的《易文令》、《易服令》,难免是多此一举了。

  ……

  大吴帝都,金陵,国子监。

  国子监的前身是为稷下学宫,庆忌一统天下之后,就在金陵设立了“国子监”。

  国子监囊括了兵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商学院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祭酒是庆忌,司业是文种。

  从国子监毕业的士子,一般都称之为“天子门生”,他们属于是庆忌的弟子。

  国子监为大吴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人才,诸如官吏、将领、商贾、医者、匠人等等,他们毕业之后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为大吴的建设事业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国子监是大吴帝国的最高学府,其学员现如今常年维持在三万人左右。

  能入读国子监的人也不一般。

  得益于庆忌之前推行的各种政策,教育强国,乡里有乡学,县里有县学,郡里有郡学,通过层层考核之后,才能从郡学入读国子监,这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年来,由于大吴到处封邦建国,原来储备的人才也是捉襟见肘了。

  庆忌为使人尽其才,就从郡学、县学,甚至是乡学当中遴选出大量的士子,前往各个藩王国走马上任。

  先不说学识了,至少要能读书识字。

  大吴本土这边“内卷”已经十分严重了,才华横溢的人才能担任官吏,一些才能平庸之人,只能到诸藩王国,才能得到不低的官职,一展所长。

  这个时候,不止是国子监,大吴本土各地的郡学、县学、乡学之中,都张贴了告示,要鼓励士子们外出就任官吏。

  早年的时候,还有不少士子踊跃响应庆忌的号召,主动前往藩王国任职,但是诸藩王国治下的地方,皆是蛮荒之地,他们去那里安家落户,恐怕一辈子都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