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为什么是1939年?_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斯图登特给他的文件夹放进了一个手提包。“我把它带走没有问题吧?”

  “没有关系,我这里还有。”斯图登特说。“而且给你的那份不过是简介,详细资料还有很多,还有样品。”

  赫斯曼说:“那些都送去bmw公司吧。”

  “那么我们要不要招标一款相同马力的直列式发动机?”斯图登特问。

  “暂时用不着,”赫斯曼摇摇头,“经费有限,得省点花。等到我们和俄国人的合作开始产生大量现金流时,再搞直列式发动机的开发也不迟。”

  相比星型发动机,直列式发动机的运用还算比较广泛,可以运用到汽车上面。所以赫斯曼暂时不打算资助直列式发动机的研制,而是想让德国的汽车公司和机械公司自己去搞。

  毕竟和苏俄的合作是需要很大投入的。因为俄国人可以拿出来和德国交换的商品,主要还是石油。俄国人可以拿出的是原油而不是成品油,这就需要德国建立起相应的石油加工和销售产业。

  而要做到这一点,工业促进委员会少不了要向巴斯夫公司和拜耳公司提供大量的贷款。

  此外,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现在也要开始建设了。

  根据赫斯曼的计划,未来的战争将会极度依赖石油,因此德国必须要在战争爆发前至少储备2000万吨原油――可以至少维持2年战争的消耗。

  如此之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不仅需要大量的储备设施,而且也不可能在战争爆发前的几年内储备完成――等到元首上台,英美法苏都会提高警惕,当然不会敞开了卖石油给德国了!因此,储备石油只能从20年代开始,而且要细水长流,每年储备个一二百万吨,等到二战开始前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除了储备石油,煤变油的研究和投资也已经秘密提出来了。赫斯曼希望在1939年前,德国能够形成年产500万吨的合成燃油能力。这当然也涉及到了巨额的投资――不仅要投资合成燃料工厂,而且还需要投资煤矿。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去奥地利和捷克投资煤矿。

  另外,有色金属的储备工作也要从20年代开始。和石油一样,有色金属资源也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短板。几乎所有的有色金属德国统统缺乏,而没有这些有色金属,德国的军事工业在战时就要遇到大麻烦。

  而储备有色金属还不仅是花钱购买的问题,有时候还需要到国外去找矿。在赫斯曼的记忆中,奥地利有欧洲最大的钨矿,捷克有比较丰富的锰、石墨和铀矿――捷克的铀矿早就被发现并且开采了,不过不是用来制造核武器,而是当成瓷器的着色剂使用。赫斯曼准备找个机会收购那里的铀矿,然后将每年生产出来的铀矿石都储备起来。另外,比属刚果也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据赫斯曼所知,那里的沥青铀矿在1921年起就被人开采利用了。比属刚果的铀矿,也是必须要想办法弄到手的……

  等到奥托.哈恩和丽泽.迈特纳发现了核裂变现象,这些东西可就有大用了。

  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工业促进委员会需要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手头绝对不算宽裕,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给最需要的部门。

  “1939年?为什么?”总参政治处的处长办公室里,库尔特.冯.施莱彻尔上校,翻看着赫斯曼刚刚拟定好的石油和有色金属储备计划――这份计划将在1921年度的工业促进委员会工作会议上通过。而施莱彻尔上校在如今的总参谋部里算是个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工业促进委员会、军官联合会、航空委员会等等的都有他一份。赫斯曼拟定的计划要得到通过,就必须取得他的支持。

  “这一年有什么特别?”施莱彻尔抬头看着赫斯曼,“石油、铝、锰、铬铁、锌、铅、铜等等的储备,还有那个什么铀的储备,还有人造汽油工厂,都要求在1939年8月31日前完成。你能告诉我1939年9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

  求收藏,求推荐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