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6章 人心惶惶_我家阳台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6章人心惶惶

  洛阳有粮食吗?

  有,而且很多。

  《礼记·王制》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说明我国至少在周朝就有粮仓的雏形了。

  1970年,考古学家在千年古都洛阳,发现了战国中晚期粮仓遗址,共探明有粮窖74座,呈现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的布局。

  粮窖口大底小,深约十米,窖底有青膏泥、木板和谷糠等遗迹,具有很好的防潮作用。窖顶高出地面,顶上覆瓦。洛阳战国粮仓的发现,说明古代对粮食储藏相当的重视。

  那么几百年后的汉朝,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势力羡慕嫉妒董卓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代行军打仗,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董卓的凉州军固然很是厉害,但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持,讨董联盟只需要围城三月,就能轻松拿下一座座城池了,区区吕布不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饭。

  如果没有那么夯实的后勤支撑,吕布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勇猛,也是无用,就好像后期的吕布,几乎就是丧家之犬……

  当然,现在不是说吕布怎么样不堪的时候,而是卫氏五千龙山军就在黄河边上驻扎,引起了多方势力的忌惮。

  虽然有消息称:卫氏的目标是洛阳的粮仓,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就真的回去攻打洛阳。

  要知道距离河东郡最近的,东边是河内太守王匡,南边是袁术所在的南阳……不管是哪根骨头,都比董卓好啃。

  至于说一河之隔的弘农,那是不做考虑的,白波军众还在弘农肆虐,别说有没有粮食可以抢了,就算是有,也是得不偿失。

  颍川。

  河内太守王匡火急火燎的找到了正在帐篷里研究各方情报的卫宫。

  “王太守因何而来,卫某已然知晓,你放心吧,卫氏不会对河内郡动手的。”

  王匡尴尬一笑,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犹豫了片刻,试探道:“多谢文叔小友为我宽心,今早一得到消息,可把我吓坏了,没想到卫氏会在这个节骨眼对洛都用兵,呵呵呵。”

  卫宫抬眼朝他看来,蹙眉说道:“王太守认为不妥?”

  王匡愣了愣,急忙摆手说道:“非也,非也,只是如今联盟退却,我只是觉得,若是早两个月有卫氏相助的话,何惧他董卓与吕布,小友说是也不是?”

  “呵呵……”

  卫宫冷笑一声,也不答话,而是看向手中的书帖,随手将之放到了王匡能够看到的地方。

  王匡本能的探头瞥了一眼,不由得神色大骇,惊呼道:“你,你们竟与孙文台合谋?”

  卫宫端起一旁火炉上的热水,给自己倒了一碗,冲开了碗中的花茶。

  帐中一股淡淡的野菊清香萦绕。

  王匡却无心品鉴,而是等待着卫宫的答案。

  卫宫拿一根竹签,轻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