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豪门大族生存之道_红楼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乎又要大打,只怕今年兵部就得大规模调军粮于西南,而偏偏据北直官员奏报,如今京畿河道淤塞严重,老爷您现在是工部官员,不如现在上疏,请朝廷疏浚河道,以利粮道。”

  贾政听后明白了贾琏的意思,一时站了起来,问:“这些邸报在哪儿?!”

  贾琏早就猜到贾政会因此激动,也就提前将探春整理出的相关邸报递给了贾政:“划线的就是。”

  贾政看后,频频点首:“好!好!偏偏我因为部务繁忙,就没注意到,幸好你们提醒,这样很好!早就该以此报得圣恩一二。”

  “明日我便去部里与堂官司官们提提此事,然后议上疏事。”

  贾政回道。

  贾琏知道,在贾家文字辈里,也就贾政还有进取心。

  所以,他也只能指望贾政能在官途上走得更长远些,如此也便于他利用贾政来实现一些政治目的。

  虽然,贾政做官不懂得钻营,但胜在为人端方谨慎,这样的话,倒也不用担心闯下多大的祸事。

  这就是贾琏愿意帮着贾政升官的原因。

  贾政口里的堂官自然是指工部尚书和侍郎这样的部堂官员。

  司官则是各司郎中。

  贾政虽然不懂钻营,但基本的官场规矩是懂的,自己要在部里实务上奏什么事,得先跟自己上司提一下。

  工部的堂官和司官因知道贾家现今大贵,也乐意锦上添花,自然没有阻止贾政献策,且都积极肯定贾政此举乃极有见地之策。

  于是,贾政便上疏建言,拨款启动疏浚京畿河道工程。

  皇帝阅后大喜,将奏疏递给了北静王:“你且看看这奏本,朕昔日竟不知他贾政有此见地,内阁、工部、都察院与六科廊,竟无一人提醒过此事,这真要等大军开拔,岂不要多费多少运粮之银,乃至贻误军机。可见朝中多少无能之辈!”

  按照大康制度。

  以官衙名义上疏的本叫题本。

  而以官员个人名义上疏的本则叫奏本,亦称奏疏。

  北静王看完贾政的奏本后,道:“此疏虽是政老上的,但以臣看,或许非他本人所上。”

  承宣帝听后,看向北静王:“你的意思是?”

  北静王则笑了起来:“陛下也不必多问,就当是政老之言也未为不可。”

  承宣帝听后也笑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今天下,尽心王事的大臣已不多,他既然有此能为,甚好!不过,朕倒是有意再试试他的才干!这提出来是一回事,能做好又是一回事。”

  北静王因此问道:“陛下的意思是,这事既然是政老提出来的,便也让政老管此事?”

  承宣帝点头,吩咐道:“传旨内阁,钦差贾政督办疏浚京畿河道工程,但如今国库空虚,故疏浚河道之银,令该部自筹!”

  贾政收到回本后,不由得犯了难,他本以为皇帝同意后,就下旨令部里议此事,然后部里好拟出所需款项的单子,但他没想到,皇帝直接钦差他来督办此事,关键还不给钱,让他工部自筹。

  贾政不得不承认,帝心真是难测,心里也颇为后悔,暗想自己本以为京官比外官好做,不过是言事,可谁曾想,言事后还得办事。

  贾政根本没想过如何应对,回府后也就立刻喝令道:“快叫琏儿来!”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