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一章 商业诀窍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正是春晚这块“招牌”刚刚打响,这个栏目挟大好势头,迅速成长,生命力最蓬勃的时候。

  所以不但这届春晚资金投入大了,制作更精良了,请来的名家名角,高质量的好节目也多极了。

  比如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几乎够全国人民乐上一年的。

  陈培斯和老茂的小品《吃面条》,更是直接引发了“小品热”。

  戏曲节目里,谭元寿的《定军山》、马兰的《女驸马》,全是戏迷憋着剧场都未必能听到的名家名段。

  李谷一和姜昆反串的花鼓戏《刘海砍樵》也很出彩,让人发自肺腑的轻松一笑。

  至于歌曲节目,能让人如痴如醉好歌那就更多了。

  殷秀梅的《幸福在哪里》、《党啊,亲爱的妈妈》。

  朱明瑛的《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乡》、《回娘家》。

  蒋大为《要问我们想什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全是都在这同一台晚会上呈现,成了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难忘经典。

  以至于多年之后许多人回顾春晚历史,都有一个共识。

  认为1984年的春晚,是历年春晚中节目质量最高的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不过,要说到这届春晚,最具划时代意义和突破性的创举。

  却当属春晚导演黄一鹤本着同血同源之心,邀请港台演员参加春晚演出的决定。

  这一届春晚,主持人的队列里不但多了宝岛的黄阿原和港城的陈思思。

  受邀前来的还有两位港台歌手张明敏和奚秀兰。

  他们各自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和《阿里山的姑娘》,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强烈的共鸣,堪称一夜走红。

  事实上,从大年初一开始,“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和“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就取代了“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成了京城年轻人口中新的流行曲调。

  用三十年后的话来说,好像谁要是不会这么哼上两句,就“OUT”了一样。

  所以说,这届春节晚会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国人大大的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并且从此打通了港台流行歌曲在内地传播的官方途径。

  此外,还有天坛公园的“斋宫雕塑艺术展游园会”也并非再是一枝独秀了。

  新春庙会有了强有力的竞争者,京城百姓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敢情原有历史上在1985年首先恢复春节庙会传统的地坛公园,不愿意坐视天坛公园出尽风头,占尽好处。

  今年也推出了民俗风味更浓的传统春节庙会,要和天坛公园这边,“皮尔-卡顿”公司冠名的“洋庙会”打擂台。

  那边的组织者还挺懂行,特别重视小吃和传统杂技、曲艺节目。

  于是今年南城这边的不少艺人,都被高价挖过去演出了。

  而且那边还发觉除了,宁卫民没有关注到的拉洋片、皮影戏、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