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五章随王(求订阅,求书评)_虞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督不写的话,他就自己前去找随王。

  刘思永这才点点头,随王是当今圣人的兄弟,是安太后的长子,在仁皇帝的时候,就颇为喜爱这位王爷,民间传闻,若不是仁皇帝驾崩的太早,这皇位还未必会落在当今圣人手中。

  不过当今圣人对于自己的兄弟倒是仁至义尽,都是分封的好地方,更是将朝廷的盐引(虞朝卖盐的许可证,每引一石)给分给诸侯王。

  关于这个举动,朝廷议论纷纷,毕竟盐铁向来是国库的重要来源,虽然现在丁银已经给朝廷带来了不少收入,但是这收入自然是越多越好。

  圣人回禀朝廷的就只有一句,有了盐引,诸侯王就不用内府出钱奉养了,文皇帝的时候,只有几个异性诸侯王,自然不用担心这件事。

  到了仁皇帝,就有八个同姓王,至于当今圣人,就有十四个同姓王了。

  这样同姓王就要二十二个,朝廷要供养就是一种负担,用盐引既不亏待诸侯王,也不会让内府亏空多少。

  圣人明白,虞朝的盐引收来的钱,经过层层克扣,十能有一就算不错了,他直接让亲王经营,是亏是损,诸侯自然有把握。

  除此之外,在修文十二年,圣人还下令,同姓王三代而降,就是第四代同姓王,从一字王变成二字王(亲王为一个字,郡王为两字)。郡王三代而斩,这是面得虞朝亲王到后面越来越多,造成巨大财政负担。

  当然这样最重要的是,这样圣人嫡系的实力就可以压着旁系,这嫡系要比旁系晚一代降爵。

  这个诏令下来,自然有人反对了,理由是国公可以世袭罔替,异姓王也可以,这到了同姓,反而不行了。

  圣人对于这些奏折都是留中,根本懒得反驳,国公就算万子千孙,但是天下一辈子只能有二十二个国公,异姓王也就是如此。

  但若是这同姓王,到了六七代以后,怕是天下的亲王就有五六十,到时候这天下真的各地是亲王。

  圣人改元承仁的意思也明显,若是他们兄弟不愿意这么做的话,那么圣人只好走仁皇帝道路了。

  承仁元年,安王,随王,楚王,吴王,凉王,齐王,英王七个王爷同时献上奏折,支持仁皇帝这么做。

  他们七个都答应了,诏王,幽王,洛王,周王等八王也献上了奏折,愿意接受这个降字除爵。

  剩下的王爷见见这个情况,也乖乖献上来了奏折,这件事就算这么敲定了。

  “随大哥,听说这个随王是一个有趣的亲王,到了封地之后,整日闭门不出。”

  “嗯,是的,有人说他在闭门苦学,有的说让他闭门玩乐,不过王府森严,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随王到底在干什么。”

  “这么一个人,竟然回来襄城,可真是难得。”

  “或许是为了接待襄国公,毕竟他是东道主,若是他不亲自迎接,这似乎不太好。”

  “我看不会,我想是随王在家里憋得慌了。我可没有听说,随王去见贤国公,听说贤国公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思永摇着头说,对见襄国公的说法表示质疑。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十五章随王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