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九二七 势如破竹_第一氏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而跟金光教反目成仇厮杀不休,他到底有没有脑子的?

  “现在他又跑到亳州去闹事,还敢吴军交战,使得数千将士死伤,这混账到底想干什么?嫌西线战场烂得不够彻底?杨延广是抢了他的妻子还是怎么,让他这样疯咬?

  蒋飞燕想不通,孙康跟她也差不多,他摸着下巴沉吟,一脸严肃认真:“观张京此人行迹,的确多有违和之处,难道他是赵晋奸细?是赵晋安插在中原的棋子,专门在关键时候害人?”

  说到最后,孙康倒吸一口凉气,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小。

  魏无羡摆了摆手,此事在他看来毫无讨论必要,答案显而易见:

  “张京投靠吴国,本身就是虚以委蛇,为的是在大战中寻机壮大自身,火中取栗称霸中原,最好是削弱吴国,方便他日后争雄天下。

  “他自己心中有鬼,当然不会信任吴国。吴国但凡有什么他不能理解的举动,他都会认为那是吴国要削藩害他。

  “金光教背着他与吴国结盟,让他火中取栗的意图成为泡影不说,固有基业还守不住了,哪能不发疯?”

  孙康、蒋飞燕等人听得连连点头。

  要不说魏无羡是统帅,他们只是将领呢,看问题能不能抓住核心重点,已是区分出彼此的能力高下。

  魏崇山长叹一声,愁绪郁结在眉头:

  “张京这饭桶不中用,杨延广那老匹夫也没好到哪儿去。四五万晋军骑兵横行四州,他们竟然完全没辙,唯一出动的一次还平白折损了两万多步骑,仗能打成这样真是奇也怪哉!

  “而今中原形势糜烂,晋军猛虎下山,蔡州、颍州转眼可得,而后就得出击亳、宋二州,威胁徐州。

  “他们一路攻占顺利,兵锋正盛,杨延广据城而守的疲敌策略彻底失效,两军战力有差距,面对晋军携大胜之势东进的汹汹军威,也不知徐州应付不应付得过来。

  “要是徐州危殆,杨氏在中原这一仗可就无法继续。”

  他这番话说得众人都是一阵沉默,人人面容冷峻肃杀。

  要是吴军败得太快,退出了中原,赵宁就能腾出手来,带着中原反抗军进入河东作战;纵然不进入河东,也能去攻打洛阳、河阳二镇,继之叩响潼关威胁关中。

  就凭河阳、洛阳那十万兵马,如何挡得住军威正盛的反抗军?

  无论赵宁怎么选,秦军面对的都是险恶局势,这河东之战还怎么打?

  魏无羡对杨氏同样是分外不满:“中原之战初期,吴国有张京作为臂助,在东西两线都是进攻之势,只要双拳齐出合围郓州,则晋军大势丢尽,很难有所作为。

  “可杨氏没把握住这个机会,在兖州、沂州连败两阵,后面竟然不敢打了。

  “战争中期,晋军集中主力攻汴梁,吴国看到机会,终于肯大举出动,这时候是东线出击、西线固守,攻守兼备进退有余,他们在东线进展不错,是很有机会取得大胜的。

  “当此之际,吴军、张京仍是稳稳立于不败之地。”

  听到这里,蒋飞燕气哼哼地插了一嘴:“吴军不敢打不是胆小,是不想损兵折将影响后面争雄天下,他们就想等着我们打穿河东,让赵宁回援,如此他们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坐收渔翁之利!

  “算盘打得这么响,杨延广怎么不去做买卖?

  “他要是当个商贾,一定比当一个王合格。”

  同为世家子弟,蒋飞燕实在是想不通,国战时将族中精锐弟子尽数投入河东战场,不乏毁家纾难魄力的杨延广,现在就变得这么小家子气。

  斤斤计较纤毫算计,能成什么大事?

  在她看来,治国不是做生意,自古以来都不是商人治国,那就说明不能用商人思维治国。商人治国,处处都是生意,除了银子别的都不关切,那还有什么家国可言?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