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三一五 请君入瓮_第一氏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了笑,“我是将门出身,推演战局并不难。我知道小宁子的本事,清楚她即便是面对北胡三十万大军,至少也能保住赵氏与雁门军。”

  她的语气变得高亢了些:

  “赵氏终究是要统领晋地军政大权的,我也必须留在中枢,咱们的陛下别的或许不行,帝王之术可是修炼得不差,她绝不会允许我离开。正好,我也没打算逃走,只要赵氏能拥有在晋地便宜行事的权力,我呆在汴梁又有何不可?”

  再度长出一口气,赵七月脸上只剩坚毅:

  “告诉小宁子,我会在汴梁看着他在晋地大展宏图。只要他做得足够好,北胡大军打不过黄河来,我就不会有危险,他也不必担心我。”

  扈红练见赵七月心意已决,不由得酸涩难言,只能拜伏于地行下大礼。

  ......

  赵北望出任河东节度使的消息,跟赵七月拒绝回晋阳的消息,赵宁是同一时间得知的。这两者他都不感到意外,唯独对后者有些遗憾。

  从赵七月到汴梁那一刻起,赵宁就知道对方已经洞悉了他的真实想法,也明白赵北望早晚要成为河东节度使,知道自己必须作为人质存在。

  对赵宁而言,赵七月呆在汴梁也无不可,北胡大军要渡河并不容易,一群草原牧人想安稳乘船跨越黄河,并在王师的阻截下成功登岸,难如登天。

  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无论是打造船只还是训练战士。

  如果汴梁、郓州的防御使们,有善于河上作战和奔袭的,在这段时间就有很大发挥余地,就算每战斩获不多,但凡是能频频骚扰,也能让北胡大军不胜其烦。

  汴梁暂时是安全的。

  赵宁之所以想让赵七月到晋阳来,一方面是考虑到对方在皇宫也该呆烦了,换换环境跟家人团聚有利于她的心情;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担心北胡大军开启渡河之战时,天元可汗会亲自出手,届时汴梁的王极境修行者们,都有一定的生死之险。

  当然,天元可汗也有可能到晋阳来。

  关于这一点,赵宁倒是不担心。

  对方是最大威胁,为了解决这个显而易见问题,赵宁这些年已经在晋阳做了充足的布置,到时候真刀真枪拼一场,对方未必能轻松踏平晋阳城。

  “陇右军报,他们在玉门关初步挡住了进犯的北胡军。”赵逊进门递上一份信件,赵北望看过之后,随手递给了赵宁。

  这份战报没有出乎赵宁的预料。

  这回北胡开启国战,虽然是三路进军,但其实只有左右贤王的军队,拥有充足兵力,西路由天元王庭二皇子蒙哥带领的,进犯陇右的军队,人马不过十多万。

  前世北胡之所以有百万大军,是早早吞并了达旦部,有两年的改编时间。

  这一世他们刚刚兼并达旦部,对达旦部兵马的约束力还不够,也不放心,加上达旦军队在达旦太子跟浑邪王巴图的内斗中伤亡惨重,所以几乎没有参与此战。

  没了达旦部的兵马,北胡南犯的大军,拢共只有七十几万。

  在这种情势下,北胡攻打西域的兵马,在战略上只能起到牵制陇右军的作用,想要从西域杀到陇右腹地,越过无数山峦险阻、雄关要塞,逼近关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这对大齐的妨害也很大。

  在前面这些年,陇右的军队战事最多,在西域的广袤土地上奋战不止,论规模和惨烈程度,都不是山海关驻军在辽东的历练性质战事可比。

  所以陇右军兵马数量最多,将士也更加精锐,除了雁门军,战力堪称冠绝皇朝。

  现在陇右军被北胡兵马牵制,无法回援中原,对大齐在黄河两岸的战力是一种很大的削弱。

  “察拉罕的军队距离太行山不远了,接下来是真正的激战,赵氏跟三晋大地,将要面对真正的考验。胜则胜矣,若是败了,那就是举族倾覆!”

  赵北望看向堂中的赵氏族人,“大伙儿可准备好了?”

  众人无不昂扬请战。

  赵宁收起陇右军报,见众人在回答完赵北望的问题后,都向自己看来,遂笑了笑,“该做的准备我们都已做了,往后不过是请君入瓮而已。”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