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9章 推行改革_重生后我在大周开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座归门下省,是给二省官员办公用的。

  大殿内,最里端的高台上,摆放着一张金色的龙椅。

  因为没有皇帝,这张龙椅就纯属是个摆设。

  龙椅的下面,还摆放了一张相对小一些的椅子,这把椅子,是为李余准备的。

  李余目前的头衔依旧是吴王,行监国事。

  也就是说,没有天子,他可以代行天子之职。

  郭准在秦州搞的风生水起,张泓依旧在梁州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并没打算效仿郭准的改制。

  郭准非常重视农业,对于像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他并不是很看重。

  而张泓则恰恰相反,他是非常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至于农田这方面,他的关注度要低上很多。

  他二人的特点,倒是刚好形成了互补。

  这一天。

  吴王府。

  陶源来见李余,并且带来一封奏疏,上面有他为李余起的几个字。

  眼瞅着李余要年满二十,即将举行加冠之礼,他也要有自己的字了。

  李余接过奏疏,低头看了看。

  陶源为他起了好几个字,让他自己来选。

  其中有子孝、文举、公台等等。

  李余看罢,把奏疏放下,含笑说道:“多谢陶公为我费心了,我自己也想好了一个字。”

  “哦?

  不知殿下想的字是?”

  “子鱼!”

  “子鱼……”陶源捋着胡须,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李余含笑道:“庄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鱼二字,便是来自于此。”

  陶源沉思片刻,仰面而笑,抚掌说道:“殿下为自己起的这个字,甚好!”

  李余也觉得这个字很好。

  李余李子鱼,叫起来也朗朗上口。

  他二人正说着话,金乌从外面急匆匆走进来,说道:“殿下!”

  “何事?”

  “郑王殿下刚刚派人送来了书信!”

  李余一怔,十六哥来信了!

  他伸手把书信接过来。

  打开信封,抽出信纸,定睛一看,李余不由得脸色一变。

  原来这是一封李元亲笔所写的求救信。

  书信中,李元写明,楚王李锦,现已派出二十万大军,进犯郑郡。

  目前郑郡的局势已是岌岌可危,李元请求李余出兵救援。

  李余看罢,眉头紧锁。

  陶源问道:“殿下,郑王可是出了意外?”

  李余将书信递给陶源。

  后者连忙接过来,从头到尾地看过一遍,不由得倒吸口凉气。

  但很快,他又缓缓点了下头,他意味深长地说道:“郑王的封地郑郡,就位于楚州和魏州之间,楚王一直想挥师北上,吞并魏州,那隔在楚魏之间的郑郡,便自然成了阻挡楚王北上的绊脚石!”

  李余沉吟片刻,看向金乌,问道:“送信的人呢?

  现在何处?”

  “殿下,信使就在院外!”

  “带他进来!”

  “是!殿下!”

  金乌出去,把信使领了进来。

  信使是长途跋涉而来,因为局势紧急,他是日夜兼程,此时看上去,整个人风尘仆仆,和个土人似的。

  进入大堂后,他立刻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带着哭腔,更咽道:“小人拜见吴王殿下!现,郑郡危在旦夕,郑王殿下生死一线,请吴王殿下速速出兵救援啊!”

  李余站起身,走到信使近前,问道:“郑郡目前的局势如何?”

  “小人离开郑城时,郑郡已有五个县被李锦的兵马攻占!现……现李锦的兵马,可能,可能已经打到郑城了!”

  郑郡总共才七个县,其中五个县都被攻占,又过去这么多天了,估计,李锦的兵马早已围住郑城,兵临城下。

  李余说道:“你先下去休息!”

  信使跪地叩首,而后,在金乌的搀扶下勉强起身,颤巍巍地走出大堂。

  李余向一旁的黄兆招了招手,说道:“立刻召集大臣,去皇宫议事!”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