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毛泽东批示保留袁崇焕祠墓_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袁崇焕被祸后,他的一个佘姓部下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将袁崇焕的首级从法场盗回,藏在自家院内。后又偷偷地将袁崇焕的尸骨运回,埋葬于广渠门内的原广东义园,袁崇焕就此身首异处。而佘家从那以后也隐姓埋名,在东花市斜街的墓园内世代守墓,迄今已传17代历370多年了。

  袁崇焕的正式沉冤昭雪在其被祸的152年之后,即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而且是以皇帝上谕的最高等级实现的。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乾隆下谕告额驸(即驸马)尚福,让其通知时任广东巡抚的尚安说:“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谙政昏,不能磬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可曾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将此谕令知之,钦此。”乾隆作为清朝的皇帝,对自己祖先打天下入鼎中原时的死对头所受的奇冤,能有如此通达的胸怀和态度,在封建社会也实在难能可贵了。

  佘家后人所守护的袁崇焕祠和墓,在新中国成立后因毛主席和北京市政府的关照得以保留,但年深日久,后来变成了一个居民所住的杂院。其地虽于1984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有近20户居民挤住在里边,已根本不可能再有垂悼英烈、追思先贤的氛围。2001年,北京市和崇文区有关部门根据“保护为先,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筹措了400多万元,终于完成祠院内所住居民的腾退。北京市文物局又出资60多万元,对袁崇焕祠进行了彻底修缮,大体恢复了上世纪50年代的样貌,使这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解放,恢复为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传统教育的场所。

  袁崇焕祠是一个并不很大的院落,临街的大门上挂着“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的牌匾,门额的匾上刻题“袁督师墓堂”,门两边的楹联上写着:“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进门后一条甬道直通墓堂,堂额刻题“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堂内大厅面阔三间,正中供奉“袁督师崇焕公像”,两侧悬挂的楹联写明:“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非常凝练地概括了袁崇焕的一生和忠臣良将特有的情怀。这座墓堂虽修缮一新,红漆彩绘,显得相当富丽,但入室四顾,从房梁等处可以看出,还是原来的老屋框架。墓堂两边的东西侧厅,被开辟为展室,陈列着介绍袁崇焕的资料和与他有关的一些实物、图片及复制的器物。

  墓堂后边是一个更小的院子,坐落着袁崇焕的墓,墓前一块石碑颇为高大,石碑上刻着“有明袁大将军墓”七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写明所立日期为“大清道光十一年二月”,系“乡后进吴荣光拜题”。那是在袁崇焕获得昭雪多年以后,由同乡后辈为崇穆昭彰其英烈而刻题树立的。

  随着袁崇焕祠墓的修缮,龙潭湖公园内的袁督师庙也在2003年春节之际对公众开放。袁督师庙建于1917年,为袁崇焕同乡后人的张伯祯为纪念他短暂的一生、彰表他悲壮的事迹而建。此庙位于现在龙潭湖公园东湖畔,坐西向东,面阔三间,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庙堂中门悬挂着同为广东同乡的康有为所写的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庙内正壁上镶嵌着袁崇焕石刻像,两壁有《明袁督师庙记》、《袁督师庙碑记》、《佘义士墓志铭》等石刻。这座享庙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但在1984年也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袁督师庙周围建起了广场,铺设了草坪,已具备接待游人瞻仰凭吊的条件。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