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五章_再入仕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悔,谁知道第二天,皮箱竟然奇迹般地被送回了她的住处。

  现在,中国留学生的到来使她心中友谊的种子破土而出。

  她赶到中美交流处,把那些陌生的英文拼写姓名一一抄上。每年感恩节,她把洛杉矶大学里所有的中国学生,学者请到家中做客。

  金黄的玉米,喷香的火鸡,陶醉着友谊的使者!

  这些年来,克里格把愈来愈多的中国留学生介绍给美国家庭。

  她四处托人,邀请美国人做义务英语教师,并且成立辅导班。七九年以来,辅导了数百名中国人。

  她筹集捐款,组织旅游,让中国留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美国文化,每年三次,从不例外。

  一天晚上,赵政策来到了一位美国老太太的故居里。

  这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层小楼,位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外的林荫道上,现在是洛杉矶地区中国留学生活动中心。

  一位来自北清大学的研究生租寓在这位孤老太太的家中,不久,老太太病危住院。老太太想儿子,儿子没有来。这位留学生把她送进医院,并且在紧张的学习期间照料,陪伴她。

  弥留之际,老太太立下了遗嘱:这栋房子,将来永远用来接待中国留学生。

  而这一切,构成了第五代留学生的群体形象。

  尽管这些留学生中也有个别花天酒地之徒,但并不妨碍第五代留学生们的整体形象。

  赵政策虽然曾经是南湖省的高考状元,却没有过留学经验。因此,赵政策也并不是没有担心。相反,赵政策心里也一直存在一个问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问号。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是一座大熔炉,第五代中国留学生即使全部学成回国,是不是已经被“美”化的人,成了资本主义化的人?

  更深的疑问是:除了学识,他们会不会被西方价值观念重新锻造?这将意味着什么?他们到底接受了什么观念?这些观念能够被视为资产阶级观念吗?

  带着这些疑问,赵政策一直在思索。

  确实,留学生们的观念有些新颖。

  在这第五代的中国留学生们,几乎是人人争当经济人。

  一个十四岁的美国中学生被评为优秀企业家,因为他开办了一家商店,经营有术,大赚其钱。舆论界大张旗鼓进行报道。而这种事情,在目前的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赵政策也禁不住感叹中国留学生们的变化。

  许多公费生被派出时大多数都是数理化一类的学科,但是到了美国,几乎全部兼学起应用科学,有的干脆改行,专攻商业或者企业管理。

  自费生由于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所学大部分为贸易,金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法律,秘书,工业工程和计算机等,都是适应经济部门的学科。

  而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成立的第一个学会就是“经济学会”,由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