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百七十五章 潼关之战(八):僵局中的变局!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术特长,展开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争夺。清军有火炮和抬枪的优势,顺军就充分发挥工事阵地的优势。你的抬枪犀利,我就把你的兵丁引诱到壕沟之内,先丢几颗马尾手榴弹过去,然后再用刀枪杀得你屁滚尿流的!清军也不甘示弱,不惜工本的,将重炮拖曳上山,对顺军的阵地工事进行轰击。甚至到了朝着双方兵丁刀枪并举混战在一处时,朝着交战双方轰击的地步。一个总兵的兵马打得差不多了,撤下来换另外一个总兵的队伍上!反正在多铎、曹振彦看来,这些人都是沿途招降纳叛收容来的各路杂牌兵马,算不上清军基本盘,正好是用来消耗的炮灰,死了就死了。那些能在炮火战场上活下来的,自然而然的就通过了残酷的筛选、考验,成了百战余生的精锐。

  双方都在咬牙拼。

  “只要眼前的鞑子疲惫了,我们就一鼓作气杀出关去,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只要对面的流贼守不住了,咱们就一鼓作气杀进潼关,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但是,坚持,也是要有物质基础才能坚持下去的!

  双方各自有几十万军队、民夫、骡马在战场上,每日里人吃马喂所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我大顺军马在潼关一线有近三十万人,另有数万民夫,各营各部的战马、骡马也有至少十万以上。每天光是粮食的消耗就是一千余石,草料、豆料在二千多石以上,油盐肉菜等物不算在内。眼下天寒地冻,柴草薪炭更是不可缺少。为了保证草料、柴炭的供应,皇上已经下旨,把临近潼关的几个州县的麦秸草料尽数征用,同时命各部兵马采伐树木,以保证柴炭供应。”

  听吴汝义提到了前线的军粮问题,高皇后倒是不怎么担心。经过孙传庭和大顺军几年不间断的兴修水利、实行大规模农田集中经营管理,推广粮棉良种等手段下来,关中平原的粮食生产水平得到了恢复。虽然没有达到历史上“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最好的年景,但是,已经是各处州府官仓里堆满了小麦和小米,供应大顺军体系的军队和官员不成问题。

  “子宜,你放心。前线所需的军粮,本宫这便下旨,调关中的粮食往潼关方向运输。另外,你既然回来了长安,就在长安帮本宫做这件事。将关中各处官仓储备的粮食尽数调出,经长安南调。”

  “娘娘,这是要做什么?”吴汝义对高皇后的这个决定有些诧异。

  高皇后自然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和苦衷。作为一个跟着丈夫在战场上征战了多年的女人,她对战场态势信息的捕捉能力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在她看来,东面,多铎率领着几十万辫子兵不断的对潼关发起冲击,虽然北面的威胁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也不排除清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