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一十九章 燃烧的鹿儿岛(上)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的各种物资,诸如铁砲、马匹等等,所以农民越是缺什么,他们反而越要收什么。

  然而征收钱币作为年贡,甚至强制规定农民必须上缴永乐通宝这种质量好的钱币为年贡,使得农民们不堪重负,纷纷逃亡。因此贯高制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战国大名们又被迫逐渐转向石高制。等到丰臣、德川两家崛起先后统一日本,则石高制也就在全国范围内固定下来。后世对于战国大名的领地大小、财政来源,往往用年贡额来推测和计算,一般也都采用石高制。

  但是石高制还分表高和实高两种。所谓表高。是指在所谓太阁检地后所确定的年贡额。而实高是指封建大名所实际能够征收的年贡额。在德川幕府建立后,战火逐渐熄灭,大名们将主要精力从对外扩张转向内政开发。领内年贡数日益增加,中央政权却不可能每年都检地核准,所以实高和表高往往差着十万八千里。

  越是边远地区,越可开垦新田,增加石高,发展速度很快,畿内地区则没多少发展空间了。

  打个比方来说,伊达政宗受封大片南部陆奥的土地,主城定在仙台,再加上常陆国一万石和近江国一万石,宽永十一年(1634年)计算的表高为六十二万石。然而事实上到了宽永十三年(1636年)政宗死去,经过不懈的努力,大力开垦荒田,仙台幡的实高已经接近一百万石了,时人俗称为“仙台百万石”。

  若是将九州这些看上去贫瘠的偏僻之地分配出去,免不了又有大名经过数年的卧薪尝胆,变成又一个仙台百万石。

  “家父帅的意思,是将此次战后的转封,与幕府开放通商口岸之事结合起来。将口岸额定的税收拿出一部分作为年金来赏赐给这些有功大名。”

  石高制度与贯高制度并行,这个法子似乎不错。既丢给了大名们骨头,又不会让这些白眼狼们吃得过于肥胖了。而且,这丢骨头的手和骨头,都在幕府手中,一旦哪个大名有异心,立刻便可以致他于死地!

  松平老中的脑子飞快的转了几个圈,同德川义直交换了一下眼神,都觉得此法可行,只是要再精细一些。

  当下,众人都不再提议此事,只管饮酒谈些风花雪月喜闻乐见之事。

  不数日间,大批军队渡海而来,数十家大名见一日之间素称坚固的岛原城便被攻破,天草时贞四郎的数万乱党连同城内百姓俱都成了南中军的战利品,不由得一阵咂舌。这岛原城可是由以筑城出名的松仓家建造数年而成,想不到一日便完蛋了,自己的那城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

  对这些远道而来征讨叛军之人,少不得幕府方面要出来安慰一番,褒奖几句,之后便是重申军令。

  抢劫可以,不得乱杀人。

  人是要送到南中军那里换取粮食钱布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