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 画卷与人(为‘末鱼’加更)_我在沙漠里开加油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探索,一方面就是试试,娜泽尔对此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只不过林场植物良好的长势才给了她实验的兴趣。

  这个实验是去年就开始的,结果表明从春忙结束后一直到最热的盛夏开始,沿着沙河栽种的树苗绝大部分都活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年的秀水农林提前准备了大量的此类树苗。

  春季的植树作业区域和规模非但没有减小,反又增大了不少。

  等过了植树季节之后,才开始沿着沙河栽种起了乔木树苗。

  依靠这种模式,秀水农林的林场绿化改造速度也加快了不少,最起码沿沙河的乔木林带两年内就能完成了。

  除此之外,因为牛群特别愿意停留在沙河沿岸,但林场南端没有地表水的区域长势也不错的就没有牛群光顾了。

  这块区域成了不少野兔、沙鼠一类的小动物的聚集地,也成了雪团的狩猎场、壮壮耀武扬威欺负小动物的天堂。

  为此,受到了冯宇在自家前院挖沙坑做水池的启发,也为了更均衡的开发林场,所以秀水农林在沙河下游挖出了一条直到林场南端的人工河道。

  不仅如此,还对上游一些比较浅的河段进行了疏通,每隔一段还用钢筋混凝土管子搭建了跨河的桥,方便林场的牛群巡检车辆、人员过河。

  当然了,这个工程可不是把沙河挖成运河,而只是让沙河向下蔓延一段而已,挖掘机配个挖掘沙土专用的加宽挖斗,很容易就搞定了。

  所以下游开出来的河道并不深,也没多宽,只要保证出现地表水源作为牛群的饮用水而已。

  现在林场的牛群还不算多,所以大部分活动在沿河范围内也没什么问题。

  但牛群增加后,或者说达到了林场承受的密度极限,就要让牛群尽量的在林场里散开。

  这就要保证远离沙河的牛群也能喝到水,还需要建自动抽水的水槽和配套的水井来解决了。

  打井的问题被安排在了这个冬季群牛回到养殖基地之后解决,以应对接下来林场贺牛群的快速增长。

  在沙河沿岸地下水位很充足的林场里打井其实很简单,成本也不高。

  尤其是畜牧用水这种需求水量不大的小水井,只需要很简单的打井机械就行,用的也是直径很细的水泥管。

  水井边上的饮水槽需要建设一个小型的遮阳棚、加装太阳能电池板以及配套的自动抽水系统、监控摄像头,并与林场物联网相连。

  这样一来,就可以实时监测水槽的水位,方便监控水井系统的工作状态,还能记录附近过来喝水的牛群的数量。

  这套系统的价格其实比打井的花费还高。

  不用问就知道这又是冯老板的方案,是对自动化和信息物联的病态追求。

  最后这话是佟旭说的,虽然他也知道这样会方便林场的管理,就是忍不住想吐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