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八章 关于许愿点的猜想_我,改编了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州新闻加上网络转发,至少也能够覆盖50万以上的受众,甚至达到百万以上也丝毫不奇怪。

  就这个数量级的用户而言,463点这个点数就显得有些小了,至少比起他此前经历的其他特殊事件而言,是如此。

  相对来说,张敬目前经历过的事件中,与之相比最为明显的便是猫又杀人事件,该事件至今未见于任何新闻媒体,甚至连自媒体都没有报道,在张敬看来,应该是被警方封锁了消息,其涉及人群必然有限,估计未必能到百人。然而,其最终获得的许愿点数却有52点。虽然这里有张敬处理怨灵,受到世界底层意识奖励的因素,还有救人的因素,但就个体知情者提供的许愿点而言,两者还是相差悬殊。仔细琢磨了一下,其中的区别,张敬立即有了猜想。

  就他此前的猜测,底层意识,指的便是类似盖亚意识那样所有生命体集体潜意识的集合。如果这个猜测没错的话,那么使底层意识出现尽可能大的扰动,其所需要的,便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变量:

  其一,是知情者人数,应该会与底层意识扰动的情况有着正相关性,同样的事情,一个人知情和一亿人知情,在集体潜意识层面,前者激起的也许只是水波,而后者激起的就是巨浪。

  其二,是事件本身的冲击力,譬如,那次的猫又杀人事件,对于当事人而言,基本就是能够完全破碎其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大事,这甚至意味着,其此前数十年人生,积累的对世界的认知,被完全推翻;而另一则武林高手见义勇为的事件,甚至因为记者去的迟了,只有口头播报,并没有图像,故而对于新闻的观众而言,也无非就是一条社会新闻,最多感叹一下高手伸手了得,过两天也许就抛之脑后了。故而,对于单个受众而言,其受到的冲击,其带给世界底层意识的扰动,也绝不会相同。

  从这个角度衍生开去,比如文化创意,一篇普通学生作文,和一篇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著作,其带给读者的冲击也完全不会相同……

  这么想来,所谓“特殊事件”指的应该便是达到某种评判标准,能够对现有的主流意识产生一定冲击的事件……

  张敬不知道自己这么理解是否正确,不过他觉得就目前他获得的信息而言,这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并且也可以通过以后进一步的探索来验证。

  总体而言,加上张敬在其他几个项目上陆续增加的点数,他的许愿点一共已经达到13773点。

  …………………………

  看着目前一万出头的许愿点数量,张敬有些皱眉,他觉得自己有必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点数了,否则万一出现什么突发事件,自己可能会陷入点数匮乏的窘境。

  此外,这些天来,对于如何增加点数,他也有了一些想法,甚至隐隐对未来有了一些规划,如今刚好可以略微尝试一下。

  当然,在他的预想中,这次尝试的地点必然不能是在临州了,否则,频繁出现无法解释的事件和人物,临州必然会被有心人当做重点监控的对象。

  他打开电脑,开始浏览起这几日的娱乐新闻,很快,他便找到了一则自己需要的新闻:

  电影《封剑之后》团队于11月15日到达庆山县永宁村取景,根据导演孙越介绍,通过网络征集、网络搜索及多次实地考察,剧组对永宁村周围的竹海特别满意,于是最终决定将之作为此次电影拍摄的取景地之一。包括姜善云、李芸在内的多名主演,将在此进行为期一周的拍摄工作……

  “便是这个了……”张敬看着新闻,暗自做了决定。事不宜迟,他之后便出发去临州的服装市场购买了一些此行需要的行头,然后,背着一个背包便径直前往了临州火车站。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