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扔掉锄头捧书本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77年的7月,在万物生长的季节,李思明终于获准离开了劳改农场,踏上了返回大兴的路途。可在李思明及千万知青看来,这依然是个万物复苏的春天。

  回首看了看劳改农场,李思明恍然如隔世,要不是进了劳改,自己的命不准就完了。但这段牢狱里的日子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的注角而已,属于自己的春天终于到来了,这个比大兴还要偏僻的地方,也许在自己的未来的生命轨迹中将不会再出现。

  李思明转过身来,爬上返回大兴的汽车,再也没有回头。

  大兴还是那个样子,不同的是人们的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服饰的样式多了些,以前随处可见的标语如今只剩下写着“两个凡事”标语,在空中孤伶伶地随风摆动,只是在建筑物斑痕累累的墙上,还可以很容易找到过去用石灰刷的标语。

  1营5连的知青们听李思明要回来,早就在通往团部的十字路口等着。看到李思明那在阳光下高大挺拔的身影,人群中早就有人在欢呼,如迎接英雄凯旋般欢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徐大帅张华等人则激动地抱在一起。食堂老李早就张罗着做一顿好吃得慰劳慰劳他。先是洗了个澡,去掉晦气,然后吃上一大碗面条,居然还有肉丝?

  “兄弟们最近过得怎么样?”安顿下来,李思明问道。

  “怎么样?以前都偷偷摸摸的走门路返城,现在大家都公开的找门路离开这鬼地方。”张华道。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徐大帅感叹道,看着李思明诧异的表情,接着道,“这是连长的。”

  “现在连里已经走了十来个人了。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有的是因为患了重病干不了重活,不过大多数是走了后门托关系。”猴子分析道。

  “反正我是不想呆在这里了,早走早好。”曾智发着牢骚。从这76年开始关于知青的政策,正越来越公开的受到无数人的指责,十年中陆续因招工、参军、上学、病退、替、落实政策和开后门等公开或非公开的渠道回城约1000万人,尚在农村边疆接受再教育的还有1000万。像兵团战士这样的,过着半军事化集体生活,享受着微薄的工资,但不能招工回城,也不招干,占全国知青的五分之一。

  “曾智,过去我的不要放弃复习功课,还记得吗?”李思明问道。

  曾智一愣:“你是过,不过那有用吗。现在又不高考!再了还要看出身,看了也白看。”

  “你不是想回城吗,从现在起,抓紧时间复习,我估计,今年可能要恢复高考。”

  “不会吧?”徐大帅怀疑道。

  “是啊,你从哪知道的道消息?”张华也不信。在文革中,高考早就被“扔进垃圾堆里”,文革前17年的教育战线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