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一章 越南之行㈡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3年9月,李思明跟着中国一个科技与教育界高级代表国赴越南访问。这是李思明重隔14年以来第一次来越南,此时此刻李思明不禁有些感慨。

  代表团是从广西凭祥的口岸“友谊关”赴越南的。其实关内关外之间的民间交流早就是如火如荼,同登、谅山两侧的两国边民通婚的情况在历史上就数不胜数,两国人民有不少都是亲戚关系,正所谓“山水相连”。在经过一场持续十年的战争之后,边境又一次变得热闹起来,只不过不远处的边境线上还埋藏着数百万枚随时可以夺去任何人生命的地雷。

  这次是乘坐宽敞明亮的大客车,在大白天正大光明地抵达零公里线,还有随团记者扛着摄像机。行李车上还存放着李思明特意带上的一千块微星微处理器。

  李思明不禁想起当年自己率队从云南秘密渡过红河的那个惊心动魄之夜,记得当年自己是乘着军用卡车借着*夜色*(**请删除)往红河北岸机动的,年轻的士兵在让人热血沸腾的战前动员之后,在大战来临之前,不仅承受着紧张压抑的战场气氛,内心也是充满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与不安比真正面对收割生命的子弹要更加让人害怕。就像被人逼着一部恐怖片,让人恨不得早投入战斗,痛快地牺牲或着仍然坚强地活着。在李思明的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忆着那被包得严严实实军车里。那在黑暗中发出忽明忽暗红光地抖动的烟头,那情景就像老电影一样不可磨灭。

  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讲,战争本身就是一队有组织的人去攻击另一队有组织地人,尽量地保全自己杀死对手。战争本身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本身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地东西:有的人轰轰烈烈地回来了。有的人永远地躺下了。而有的人却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而李思明一直牵挂地一些战友们,却永远地躺在异国的土地之上。

  办好出关手续。代表团出了关,换上越南人提供地客车。汽车在山林与乡村间穿行。缀在山野之中地是一个个很有特色的民居。这里的气候和作物与广西差不多。人的面孔也几乎相同。好一派和平安详和美丽的景象,那过去地战火纷飞与流血牺牲似乎从来就没发生过,那战士的鲜血也即将被人忘记。

  “我要寻回我亲爱地战友,让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李思明在心中又一次提醒自己。多年前的杀戮战场情景,李思明永远不能忘却。并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却愈发清晰起来。无数次当他在空闲之余忆起那峥嵘岁月时。甚至那迷漫战场的硝烟又出现在他的眼前。这是宿命吗?李思明不禁这么想,他觉得自己有些亏欠仍然躺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尽管那也不叫亏欠。只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