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章 老板与白条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丛有为拍着胸脯道。

  丛有为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的。西装革履,拎着皮包,看上去很在派头,喜欢操着带有京味的语,尤其是这位丛有为身后带着两个伙计,看上去像是保镖之类的。

  他这样的人现在有一个响亮的称呼“老板!在普通中国人来,这个称呼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是对拥有私人店铺、化司产业地人和称呼。尤其在旧上海。老板是对生意人的一种尊称。社交场合见面一拱手:“某老板,发财发财。”新中国成立后,“老板”这代表私有制经济的称呼渐渐销声匿迹,因为没有了使用的环境,只能在政治运动中偶尔出现,比如“资产阶级后台老板”之类的。

  改革开放以后,私有企业主、个体户队伍成为社会上一个新的阶层。如何称呼他们呢,规模大的产业可以用厂长、经理等职位来称呼,但大部分个体经济规模较,有的只不过是一个摊位。于是,“老板”这一称呼首先在深圳出现,渐渐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再后来,走在大街上,经常会听到:“老板,这衣服多少钱”、“老板,请问到八卦岭怎第走w1989cq?“、老板,,这大蒜能不能便宜一”、“老板。盗版碟要不要?”被称呼者和称呼者都神态自若。于是乎,“老板”一词泛滥成灾,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都能与它搭上界。它像一张烫着金粉的破纸絮,彻底掉了身价。

  这位丛老板手中少了个“大哥大”眼下内地还没这玩意,据今年广州要开通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要不然跟李思明心目中的“老板形象一个模样了。

  “坏就坏在你这么肯定。你为何不开个店呢!”李思明笑着道。“那样有个固定的销售场所,顾客买得也放心一些,如果我们这批彩电出了什么问题,而又找不到卖货的人。最终损害的是我们公司的利益。”

  “我骗谁也不敢骗您呐!我今天捣鼓服装,明天捣鼓电子表,什么东西挣钱就干什么,属机动作战,有得赚就行,再要真开了个店,搞阵地战,要投资不,万一哪天这电器不吃香了,风险太大。”丛有为道。

  “那也不见得,要是店开的足够大,进货量足,我还可以给你更优惠的价格。这样一来,你还可以售后服务上下功夫,绝对比国营商场里看售货员的脸色要强得多。”李思明有感而发,“将来有了资本,还可以开个连锁店,全北京最热的地方都开上一家,这叫规模经营。总有那么一天。你可以跟我们这样的电器生产厂家叫板,有议价的能力!”

  “不可能吧?这投资不必,我还有闲钱。不过这要雇大量的人手,雇工经营。在北京很难!”丛有为对李思明所的只能艳羡。

  “你还在乎这个?”李思明表示怀疑。“这将来是一个大有可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