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三章 太空生物系统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空间站电子系统的整合与程序安装调试到了十月份才完成。重力模拟舱和生物舱开始启用。

  生物舱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生态系统。它的中间是一个用硅纳米材料多层网包裹的一个水球,呈半圆形扣在地上。这个水球面积非常大,占据了舱体的一半。因为太空中水是悬浮的,会紧紧地吸附在材料里面,所以虽然这个透明的,有很多层的多孔网在重力下,水绝对会漏光。可是太空中没有重力啊。

  这层透明的玻璃丝网有近十公分厚,非常轻,被中央科学院成为太空土壤。同时它有着光纤的效果,只要接入光线,这个网都会发光。这是为了即便是这层网全部被藻类或者苔藓类覆盖,水球里面还是有光线,可以模拟浅海环境。

  最先被植入的就是藻类和苔藓。

  生物舱也被科学院称为空间生物氧舱,它连接着空间站的空气循环系统。科技人员将在海底监测站和潜艇里的生物氧循环概念在这里进行了放大,希望能够降低太空站制氧消耗的电力。

  生物舱之所以投入使用非常晚,是因为无论是藻类还是苔藓,它们产生的除了氧气,还会有其它的气体以及孢子等等。这些东西在无重力环境下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异谁也不知道。贸然接入空气循环系统,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需要有一个空气检测和净化的系统。

  同时太空中生物死亡后,它会浮在空气和水中。或者附着在最近的物体上。这就非常麻烦,设计空气循环、检测和净化,水循环、检测和净化系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实际上人体在空间站生存也会产生大量皮肤碎屑。头屑以及体内寄生的微生物排放和各种气味。特别是空间站驻守人员增多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而所有的这些,都通过循环净化系统收集起来,作为一种肥料用来填充到假壤之中,提供给植物生长和转化。

  中央科学院成立了太空生物环境研究所,用来专门研究和完善这套系统。认为这才是能够让人们长期在太空生活的学科。

  张春在电脑上看到学生们演示这些时,也非常好奇。

  “失去重力后。空气流动产生的压力成为了水分子挥发移动的主要力量,显微镜下,苔藓植物的根系就是随着这种移动反方向生长。直到插入水中。这些甲虫如果没有风,它们的很多感官系统感知不到水汽或者食物的气味,因为这些分子是静止的。同时因为无重力,一些气体分子会很快弹出去。当动物接触到的时候。离食物的距离其实非常远。这些微生物完全不能控制力量的大小,最后漂浮在空气中死掉或者被净化系统吸收杀死。所以第一次的引种实际上是失败的。”

  “那动物不是无法生存?”

  “也不能这么说,这些植物最先适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