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八章 与朕何干?与大明何干?_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闻言,有些不服气的道:“父皇只这教教训儿臣,您自己可曾真的无情了?儿臣总是听说魏忠贤当初如何如何,也听闻民间说温阁老如何如何,也没见您将他们怎么样儿,反而魏忠贤现在得以安养晚年,温阁佬仍是当朝首辅?”

  崇祯皇帝冷笑道:“那是他们懂事!

  你皇伯父留下魏忠贤给朕,原本就是要让他替朕收拾朝堂上那些不听话的官员,顺道替朕敛财的,说白了,魏忠贤就是一条仗着主人的势去咬人的恶犬。

  但是,朕与你皇伯父最大的不同,便是朕知晓一件事情——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朕手里有着天下大义,有着天下兵马,又掌着天下最大的钱庄,无论是名,还是器,都掌握在朕自己的手里,自然不需要他魏忠贤便可以成事,这也是朕与你皇伯父最大的不同。

  换言之,魏忠贤当好了差,他可以活,朕要他死,他也绝对活不过明天,朕随时可以找到相应的人手去替换他。

  所以,你必须要记住的是,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便是这个道理了。”

  朱慈燝躬身拜道:“儿臣记下了。”

  崇祯皇帝却摇了摇头道:“不光要记下,等你真的成为辽王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要让你去头疼。

  不止是文武百官,还有百姓,百姓安则国安,百姓乱则国乱,天下之事向来如此,历代君王其实都懂,但是却很难做到。”

  朱慈燝躬身道:“请父皇赐教?”

  崇祯皇帝道:“天子代天牧民,然则百官代天子牧民。朕来问你,究竟是天子牧民,还是百官牧民?”

  崇祯皇帝的一句话,却是让年仅十二岁的朱慈燝陷入了沉思。

  宫里教导皇皇子读书的大儒很多,往常说的最多的,也是天子御百官而制万民。

  可是实际上,朱慈燝和朱慈烺对于这句话却是半信不信。

  朱慈燝和朱慈烺除了宫中的学业之外,还要去幼军那边接受训练,在宫外的时间有很多——似乎民间对于自己家皇帝老爹的评价无限拔高,而对于百官们的看法却是各有不同。

  通过百姓们的看法,朱慈燝和朱慈烺很轻易的就得出来一个结论。

  百官们并不会老老实实的按照父皇的旨意去办事,很多时候都会有所更改。

  在宫中这种环境长大的两个人并不蠢,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埋在心里,却不会说出来,只是慢慢的观察着这一切。

  如今听到崇祯皇帝突然问出来这么一个问题,朱慈燝的心里有些乱糟糟的,一时间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回答。

  沉吟了半晌之后,朱慈燝才开口道:“儿臣在宫外,尤其是上次出宫前往缅甸的时候,也算是见识过许多,地方官员们似乎并不会完全按照父皇的旨意去办事?

  儿臣相信父皇一定知道这些,因为他们不可能瞒得过锦衣卫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