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八节 传统技艺小镇正式开始!_技艺天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什么都不懂呀。”

  “没问题的插花、喝茶、焚香若只求自娱自乐,并不算困难,多读读类似的书即可。一天插一束花,插几百天就是高手了。”

  秦淮宽慰道。

  “嗯嗯!我会试试的。”

  商雅也有学习的心了,明眸闪亮。

  ……

  “电话响了……”

  商雅递来手机。

  “谁的?”

  秦淮诧异的接过,一看,竟然是民间艺术家协会。

  “秦先生,您要寻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清单列出来了。”

  秘书长声音洪亮。

  “哦,还顺利吗?”

  “顺利,听说是秦核舟的组织,毫不犹豫便答应了下来。参与者一共十六位。其中包括昆曲、姑苏刺绣、姑苏评谈、扬州剪纸、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宋锦织造技艺、姑苏缂丝、姑苏御窑金砖、金陵金箔锻造、南通板鹞风筝、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制扇技艺、常州梳篦、丰县糖人贡、邳州纸塑狮子头。几乎涵盖了金陵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继承人。”

  不错嘛。秦淮灿烂一笑。

  这么多技艺,每一项技艺听起来都很厉害,如果将这些精彩纷呈的技艺全部纳入传统技艺小镇中……

  值得期待呢!

  就目前而言,国内还没有工匠尝试做这件事情。

  或者说尝试过,但失败了。

  毕竟不是谁都有秦淮这样的影响力和整合力。

  当然,这么多技艺,要想和谐共存,且让各自的魅力尽可能的焕发出来,还必须精心商榷。

  秦淮微微想了一下,哪怕用十几吨木料都不成问题。

  纵使是名贵木料,也能出得其钱。

  既然不差钱,那么追求质量便是唯一的要求了。

  想到此处,秦淮挺了挺胸膛。

  一旦他决定了要做的事情,断然要做到极致。

  所以当下,自然是先系统的了解这些传统技艺,以及传统技艺背后的守艺人。

  “我立刻来一趟。”

  秦淮挂掉电话,跟商雅说了一声,便开始换鞋,换上正式的衣服,准备出门。

  商雅则像一个贤惠的小妻子一般抚平秦淮肩膀、后背的褶皱。

  当然,会趁机揩一点油,还一本正经的板起俏脸。

  “早点回来。”

  听得商雅温柔的话,秦淮眼神宠溺,点头,揉了揉商雅的秀发,转身出门。

  ……

  ……

  车程一小时,秦淮来到金陵省民间艺术家协会。

  “秦先生终于舍得回我们协会了,请进。”

  理事会秘书长得知秦淮要来,不知道有多高兴。

  早嘱托助手盯紧,见秦淮来了,第一时间在门口迎接,嘘寒问暖的把秦淮拉进办公室。

  “这是金陵省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资料。一个不落,请过目。”

  秦淮道了声谢,翻开表格材料。

  一共十六项传统技艺,每一项技艺都有一位到两位代表人。

  表格材料中,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该项技艺的详细资料。

  秦淮浏览得颇为认真,逐字逐句,五官凝肃,一丝不苟。

  ……

  “秦先生,实不相瞒,过去几十年,各项传统技艺的传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与合作……秦先生若能促进,对传统技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秘书长眼神渴切。

  有些偏门的传统技艺,除了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得到一些补贴,就再也没有后文了。

  有些继承者已经年过古稀,完全找不到愿意学习的徒弟。

  如果该继承者撒手人寰,恐怕一项技艺就成了最后的绝响。

  秘书长忧心忡忡。

  外省还有一项簪纸花的传统技艺,如今凄凉到,只剩下一位八十岁的老先生还在坚持了。

  想教徒弟都力不从心!

  唉。

  提及这项技艺,哪怕是业内的人,都未必听说过。

  这说明在传统技艺的宣传推广方面,做得真的有欠缺。

  如若秦淮这位拥趸众多的奆佬来宣传推广,或许情况会有明显的好转!

  一手雕刻技艺镇压圈内,年轻,颜值高,气质佳,低调却有实力,这些圈粉点结合在一起……毫不夸张的说,业内最有能力将传统技艺推广到公众面前的人当属秦淮。

  除了秦淮,谁都没有这般得天独厚的条件!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