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六六章 国家利益至上(续)_重生之红星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旗,由本旗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担任首领。等到满清统一中国。就把蒙古分为内外札萨克。所谓札萨克,就是蒙古语的“执政官”的意思,等级以次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均由朝廷册封,受当地办事大臣或参赞大臣节制。内扎萨克指漠南蒙古,分24部落,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外扎萨克指漠北蒙古四部,即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车臣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其中,土谢图汗、车臣汗二部由库伦办事大臣管辖,赛音诺颜、札萨克图汗二部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为了便于监督蒙古各部落,清王朝还以会盟形式,在蒙古各旗之上设立了盟。比如漠南蒙古就设立了6个盟,由东往西依次是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盟长一般都由德高望重的王爷担任,采用轮换选举制。在蒙古各部纳入清王朝管理的过程中,有一段插曲,那就是1660年,漠西蒙古准葛尔部的葛尔丹汗在沙俄支持下进攻漠北蒙古。喀尔喀三部落全面溃败,商量救亡策略。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俄国,二是归附中国。库伦活佛拒绝向沙俄投降,作出了归附中国的决定。康熙皇帝率军亲征,击败葛尔丹,使漠北蒙古18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彻底纳入中国版图。

  讲到这里,刘一民等于是把蒙古历史和体制简单讲了一遍,给干部们补课。

  紧接着,刘一民就说,“蒙古早就是中华版图一部分,蒙古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原本就没有外蒙古一词,而是叫漠北蒙古、外扎萨克,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大清一统志》时,因无统一名称可用,故将乌里雅苏台将军统领的广大地域笼统地称为乌里雅苏台统部。清中期以后,才出现了喀尔喀蒙古、外三路喀尔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称。直到清末,外蒙古这一称呼才出现,并取代了原来的称呼。但是,由于外蒙距离内地较远,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相对不是那么密切,早在19世纪的时候,沙俄就瞄准了外蒙,打着通商借口,行侵略蚕食之实,干着分裂外蒙的罪恶勾当。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怂恿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1911年12月3日宣布立,并于12月28日在库伦举行了哲布尊丹巴登基“大蒙古帝国日光皇帝”的仪式。”

  说到这里的时候,一旅旅长王大湖站了起来,举手报告,要求发言。

  刘一民正讲在兴头上,被王大湖打断,皱了皱眉头,问道:“王大湖,你有什么问题?”

  王大湖是刘一民穿越时遇到的红军排长,两个人的感情极深。就听王大湖报告说:“报告刘总,请问哲布尊丹巴活佛是什么人,沙俄为什么要扶持他做蒙古皇帝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