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三章,苏莱曼尼亚郊外的晚上_与沙共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月,钱旦离开开罗,第二次去伊拉克出差。

  他依旧在迪拜转机,距离上次去伊拉克将近一年,伊拉克离过去的战争又远了将近一年,进去的航班多了,他这一次已经不需要入境阿联酋,可以直接转机了。

  飞往苏莱曼尼亚的航班一再晚点,他时而枕着电脑包蜷在墙角小睡,时而推着行李车东游西逛,从零点等到中午十二点多才开始登机。

  钱旦在闲逛的时候想起买一支手电以应付伊拉克可怜的电力供应,结账时发现收银台里的女孩是个中国人。那姑娘说自己来自济南,那一年迪拜机场从山东招聘过来了一批人在几个航站楼免税店工作。走出国门,走南闯北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迪拜机场作为亚洲和非洲、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航空枢纽,中文在这里变得越来越流行。

  钱旦在登机口遇见几个中国男人,穿一样红色短袖衫,背后印着“Beijing”。

  他以为他们穿的是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衫,攀谈了几句才知道他们的带头大哥居然曾经是Y公司在伊拉克北部的负责人,离职单飞后先是谋划修建水电站,最终做实的是整体厨柜生意,创业公司名字就叫做“Beijing”。另外几个人是其从国内招聘到的熟手,正准备去苏莱曼尼亚开张大吉。

  钱旦衷心祝福他们起步顺利、生意兴隆,希望将来整个伊拉克北部只要有人计划装修房子就会想起这队中国红衣客,希望他们像在巴格达卖盒饭给美军发了财的那两位中国人一样成为此间传奇。

  到了伊拉克,苏莱曼尼亚还是老样子,城里依旧缺电。

  虽然伟华的宿舍和办公室都配备了油机发电,但每天中午办公室必然停电。停电之后房间里顿时变成蒸笼,大家只能乖乖回宿舍午休。

  这里畅销一款打火机,大小外观都与常见的一次性打火机一样,但里面只有一半空间装的是油,另一半空间塞进了三个钮扣电池和一个小灯泡,成了一支小手电筒,算是因地制宜小发明了。

  城郊公路边依旧有那么多拿着白色塑料油壶卖汽油的孩子,他们的汽油有两种颜色,据说粉红色的是从土耳其过来的走私油,黄色的则是私炼的劣质油。曾经的石油大国在被美国人解放四年之后竟然变成了一个贫油的国家。

  库尔德人依旧友善,伟华办公楼下是个家具店,那天中午钱旦从店里穿过时遇到两个正在午餐的库尔德兄弟,他们热情洋溢,非要把已经放在嘴里的烤肉咬一半分给钱旦。钱旦实在不想与两个陌生汉子交换唾液,但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他们的款待?

  伊拉克安全形式依旧谈不上乐观,爆炸、绑架是电视里固定的新闻,公司一位本地员工回巴格达路途上被人拦住,仅仅因为名字看上去是属于不同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