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尼罗河论剑_与沙共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们更加意气风发。

  有人感慨:“这两年我们的业务发展得太快了!前年一个国家的销售额能上亿元算了不起,地区部亿元代表处也没几个,现在动不动一个项目就是上亿了!我们从游击战变成阵地战了。”

  有人附和:“是啊,现在埃及ES项目组的、代表处的、地区部的中方员工加起来都有好几百了吧?算上本地、分包商,有一、两千人了不?这两年眼看着业务呼啦啦地起来了,人呼啦啦地多了。”

  有人展望:“听说公司在欧洲快要大突破了,在美国也很有希望,老板说的通信设备商三分天下我们有其一,快成了!”

  老王也激动,他说:“我一直有个观点,这个世纪中国必将受益于全球化而快速发展。其中说到人的因素,我认为中国先是农民工红利,世界工厂,这个大家好理解。然后是工程师红利,什么叫工程师红利?就是我们这拨人,就是1990年代大学扩招之后,源源不断的自小家境一般、加班熬夜无所谓、哪个鸟不拉屎都愿意去、经济又耐操的理工科毕业生们带来的红利。”

  钱旦顿时觉得老王讲得很有道理:“真是这样啊!我偶尔在飞机上和坐在旁边的老外聊天介绍到自己的职业是工程师时,遇到两、三次人家感叹怎么中国人个个是Engineer?老外还真没有这么多工程师!”

  有人进一步说:“我们还便宜!工作时间比西方公司的长得多,工资比他们低,的确是成本优势,工程师红利!”

  老王说:“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这个工程师红利是会慢慢被削弱的?”

  钱旦想到了:“嗯,如果我们不加工资,人都被友商、客户挖光了,这次公司普调一把,大家很开心,但成本慢慢上去了。”

  老王说:“我们的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的,你们看到国内的房价这两年是怎么涨的了吗?大家都会被丈母娘逼着买房么,薪酬一定会跟着房价持续往上走,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的。”

  “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本地化,更多地依靠本地员工。”

  “不仅是要本地化,应该是要全球化。全球化和本地化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力的高地、成本的洼地。比如你们做软件,全球的能力高地、成本洼地在哪里?在印度!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印度建设软件服务的资源中心,招聘一堆印度的软件工程师来为我所用?再加上远程交付,我们将来做埃及的软件项目的说不定是以印度人为主呢?其它产品也要有一样的全球化视野。”

  老王是越讲越发散:“农民工红利、工程师红利背后是中国劳动力的数量,以及越来越高的平均质量,更深层次是一个时期中国教育的结果的输出。中国是适合发展大产业的,但是,我们是有风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