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封奏疏的开端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68一封奏疏的开端“公公,这是今日的题本和奏本。”几个太监抱着大摞的奏章,来到了司礼监直房,由于皇帝放逐了一大批秉笔太监去办银行,如今司礼监缺人,王体乾只好自己上阵,在这里当值。

  “放这吧。”王体乾点头,然后自己开始翻看奏章。

  官员上奏的奏章,由通政司收集,然后送到宫中,起初是直接给皇帝,但大多明朝皇帝不愿意看,都是丢给司礼监,后来就变成直接送到司礼监直房。

  先由司礼监过目,在给下发给内阁票拟。

  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却能有效的确保皇权,也方便皇帝进行处置,若是遇到不想看或者不想引起争议的奏章,皇帝是可以留中不发的。

  当然,这也给了太监弄权的空隙,方便他们扣押奏章,但通政司通过去的奏章是有记录的,若是发下来的数量不对,内阁是可以前去责问,而且司礼监没有处置权,只能内阁票拟后他们再批红。

  如此,双方相互制约,保证了皇权的安全,也让皇权变得没什么用,在大明,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的有好几个,反正有内阁和司礼监,皇帝换个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体乾能坐稳司礼监掌印的位置,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起码文化水平不低,晦涩的奏章都看得懂,当然,那样看得也累,一天都看不了多少。

  不过现在由于皇帝提倡白话文,文字要直白,直奔主题,现在的奏章好看多了,也不需要很多秉笔协助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司礼监去掉了那么多秉笔,依然没有乱的原因,个人的办公效率提高了很多,人少点也无所谓。

  很快,大部分题本王体乾看完了,这些都是些常例公事,没什么好看得,交给内阁票拟就是,直到翻到一份奏本时,他的速度才放慢,细细的观看。

  明朝奏疏份题本和奏本,题本是以部门的名义上书,要加盖公章,写的都是公事,而奏本则是以官员个人名义上书,写的都是自己的个人意见,不能加盖公章。

  前者通政司呈递前会交由六科廊坊抄录,而后者则不会,皇帝不公布前世不能抄录的,其保密性要比题本好一些,故而很多官员都喜欢用奏本。

  当然,这些都比不上朱由检想要试用的奏折制度。

  “这封奏疏有点意思啊!”王体乾看完了内容,然后又翻看了下上奏的人,太常寺卿杨维垣。

  通篇奏疏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重提东林党之事,说东林结党,既然有人参与了‘中宫案’,那么其他人肯定也参与了,绝对不是无辜的,皇上应大力深挖,除恶务尽。

  这是一封政治斗争扩大化的奏疏!只是一看,王体乾就凭借多年丰富的斗争经验,察觉出了奏疏底下蕴含的东西。

  如今朝中阉党占据上风,东林基本一扫而空,那这封奏疏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