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诏书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章44诏书文渊阁。

  随着最后一个书办将文件搬走,今天,或者今冬最忙碌的时刻终于过去了,不光是黄立极等四名内阁辅臣,就连那些书办吏员也都松了口气。

  “呼!”黄立极端起茶杯,押了口茶,随后眉头一皱,又将茶水吐掉,放下茶杯。各地进贡官吏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现在什么品质的东西都敢进贡到宫中来。

  他正寻思着,自己什么时候上个题本,和皇帝提提这件事时,施凤来、张瑞图、李国三人联袂而来。

  他们也忙完了自己的事,就到首辅办公室这里来聊聊天,等下班。今天是首辅黄立极当值,其他三人只要到了下午五六点就可以走了。

  国家领导人聚集在一起谈论什么?无非是朝政罢了,他们说着说着,不知怎地,话题就从辽东转到了今上身上。

  没办法,皇帝最近不上朝,但小动作却一直不断,全国各地,都有他召见的大臣,其中文官武将都有,不拘泥种类。

  再加上宫内保密严格,自然引起了朝臣们的好奇,就连高高在上的辅臣也是如此。

  反正这里也只有他们四个,没有书办,锦衣卫东厂的人也不敢来打扰,随便说说,又没什么事。

  “今上行事颇为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啊!”施凤来别有意味的说道。他这话蕴含的重重深意,顿时令其他人心中一禀。

  “陛下勤政乃是好事。”张瑞图干巴巴说了句。

  只是,却不能消解众人心中结。

  正统十年(1445年),自从明英宗一句诏令:“从此以后,皇帝不再到文渊阁和大学士一起议事,什么事内阁研究好了,票拟给皇帝,至于皇帝怎么批红,你们就不能过问啦!”之后,内阁就成了握有实权的宰相机构,把控皇帝和群臣之间的沟通渠道。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干了那么多操蛋事,明朝从他由盛而衰,还能得个‘英’字庙号的原因,不是对国家英明,而是对文臣英明,让他们攥取了最大的权力,甚至比以往还要变态。

  皇帝被宰相架空成了一种明确的规章制度。

  不经内阁就不是圣旨,而是中旨,可以随便违抗。同时,内阁的决策中,皇帝还被排除在外,虽然有批红权,但这只是个笑话。

  得嘞,皇帝您先歇着,等我们几个宰相商量完事儿了,您在盖个章就行,没您啥事!什么,您不同意我们的票拟?那我们没办法了,要不您给出个办法来?

  明朝内阁办事基本就是这样,大量的题本,让皇帝一个人无法处理,只得同意。不甘心的皇帝自然会倚靠司礼监处理题本,做出各种处理,然而,六科给事中还有封驳圣旨的权力。

  知道魏忠贤为什么弄死杨涟吗?

  以为杨涟当时就是给事中,而且历任户科、兵科给事中。

  就连九千岁也只能被文官逼的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