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张溥之死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9章369张溥之死四月初二,足不出户三天的徐光启,终于再次见到了司礼监的传旨太监,表示自己愿意承旨。

  “太好了,徐大人,奴婢终于可以活着回去了。”太监满脸兴奋道。

  徐光启没有承旨,他根本不敢离开,一直就住在徐府,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能活着回去,岂能不兴奋。

  太监带着徐光启的回复回到了司礼监,随后,关于徐光启承旨的消息飞速的传递开来,而后不久,王在晋也表示承旨,看起速度,显然是跟着徐光启的意思行事。

  得到这个消息后,徐光启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老狐狸。这些家伙,真的是将自己当成了顶缸的了。

  徐光启、王在晋两人的表态,不免让朝臣失望,随后几天,朱燮元以及熊文灿的态度也传递回京师,熊文灿本人更是乘着船只,从海上赶往京师,两人的最终表态,表明这一次文官而后皇帝交锋,全面落入劣势。

  至此,关于中旨入阁以及内阁迁徙的事情,就此结束,乾圣帝,携战胜女真之威势,大获全胜。

  而后,帝国日报在确定了五位内阁大学士后,便开始了大肆报道,将整个结果展现在天下臣民面前,以取得合法性。

  对于这种结果,士林自然是议论纷纷,然而往日能主导一地舆论的各种纷争会议,此刻却似乎毫无作用,百姓全部都去看帝国日报了,各地都有这样的读报人,解读报纸,吹捧朝廷政策。

  尤其是这次的中旨入阁,大肆宣扬皇帝圣明,慧眼如炬,选中了好几个贤材,比如王在晋,他的‘退守山海’政策就被频频和袁崇焕‘辽人守辽土’对比,然后用事实结果做出说明。

  熊文灿,则是大肆打击海盗,整个沿海的匪患顿时一轻,同时还有收复台湾,收降郑芝龙,击败红夷人等功绩。

  朱燮元,这位就更不用说了,西南的擎天柱,奢安之乱就是赖他一己之力平定的,在四川云贵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入阁,整个川蜀百姓欢腾一片。

  徐光启就更不用说了,其文名和功绩历历在目,主持京师防务,编制军队,协助皇帝管理击败女真等。

  这些人的名声,瞬间被帝国日报给吹了起来,而这,也显得皇帝有识人之明,如此宣扬下,很多人都忽略了中旨入阁和廷推的区别,毕竟这里面的权利关节,不是所有人都懂,别说百姓了,就连很多秀才童生都不明白。

  他们和百姓一样,被宣传的为皇帝选择了好几个贤臣而欢呼,这种情况下,谁会听一些士林老头抨击程序不合法?

  以前不论是百姓还是乡间的秀才,见识不多,更是听不到外面的见闻,只能这些人说啥是啥,跟着一起吹,如今帝国日报给他们打开了另一个渠道,让他们能了解朝堂之上,千里之外的事情。

  有了这个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