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铸币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提案却从来没有出现在皇帝的案几上。

  因为在明朝地方的征税中,有一个名目叫做火耗。因为各地的银子成色不一,含有的杂质不同,收到官府手中,就要重新铸造成官银,而其中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就叫做火耗。

  以封建官员的尿性,这个火耗他们是不可能自己承担的,因此每次征税,都会以火耗的名义多征,同时上报的时,他们还会夸大火耗,这样欺上瞒下,产生的利润就被人拿走。

  若是统一由朝廷铸造,银子成了如同铜钱一样的成品,他们还怎么拿火耗?因此,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种提议是绝不可能出现在朝堂上的。

  也没有哪个文官敢提,这是得罪整个大明官场上上下下几十万人的提议。

  前面的皇帝不明白这些,但朱由检却明白,任何一个中央朝廷,铸币权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征收税银的这种火耗,其实就是铸币权外流的一种体现。

  这种权力无论如何朱由检都是要收回的,更不要说铸币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铸造一个一两面额的银元,并不需要用到一两银子,其中还会添加铅锡等金属。这种做法不光光是为了赚钱,也是因为纯银很软,添加这些行程合金会提高硬度,更加耐磨。

  后世满清,针对这一项也进行了改革,名唤‘火耗归功’,就是将火耗由地方征收改为中央朝廷统一定额征收,与此同时,满清也颁布了一份养廉银的决议,就是给官员加工资,从另一方面安抚当地官员。

  当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各地官员后来又暗中征收这种火耗。

  火耗归功的方法不可取,但做事的方式却值得借鉴,铸币和养廉银同时实施,当不致引起反弹。

  皇帝的权力来源于规则,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也是在规则下的斗争,破坏规则,对谁都没好处,既然皇帝想要拿掉文官的一项利益,甭管这利益合不合理,那都必须用一项利益作为交换。

  皇帝只是一个人,压服不了所有文官,况且,大明官员工资确实低了点,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靠工资穷的只能在过节的时候吃肉。

  银作局位于紫禁城的西南角,除了西华门往南拐就到了。其职责主要是制作金银器具,金豆银豆等赏赐之物。

  这里除了掌印、佥书、监工等是太监外,大部分都是匠户,少的时候两三百人,多的时候上千人都有,基本上是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皇帝驾临,这里的掌印太监带着一票管理太监全都出来跪迎,朱由检瞄了眼,对面的品级太低,他不认识,也没管,径直往里面走去。

  银作局很大,位于自己才能的城墙根下,整整一个长条都是他们的厂房,在工作的匠人很多,有的雕刻,有的熔炼,有的则在弄磨具。

  热烈的气氛和炉火,将冬天的寒意都驱散了几分。

  当然,朱由检的到来打断了这一切,所有人都跪拜在道路两旁,低着头,不敢看他。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