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大搬家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忠贤就这么死了,静悄悄的死在德陵,一如历史上那样,是自杀,只是方式换了下。

  凝望魏忠贤的尸体,皇帝久久不语。

  场中的气氛有些诡异,但却没有任何人敢打扰,此时皇帝的状态有些吓人,没人敢靠近。

  当夜,皇帝没有离开,而是在先帝的玄宫前站了一夜,没人知道皇帝为什么站在那里,只有里的近些的刘若愚,隐约听到了些‘崇祯’之类的字样,但这个事他从没有和任何人说过。

  直觉告诉他,不妥,这个事,甚至被他刻意忽略,没有写到《酌中志》当中。

  第二天,返回皇宫后,皇帝就病了,是真病,而不是如以前那样装病,不过,这个消息被严密封锁,并没有人知道。

  太医来看过,说是风寒受凉,外加心绪郁结,并没有多大的事情,开了两服药吃,然而并不起作用,只能慢慢养。

  反正有司礼监和内阁,有没有皇帝其实并不重要,这两个机构可以将政务处理的很好。只不过,内阁有些叫苦,里面只有钱龙锡和崔呈秀两人,他们工作繁重,有点不堪承受,还要应付司礼监的刁难。

  因此,两人多次上疏过,要求增加内阁成员,最少要两到三人,但却都石沉大海,没有一丝回音。

  尽管皇帝最近没露面,但他之前定下的事情,却都开始慢慢进行发展着。

  比如,裁撤留都南京。

  这看似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似乎却又是很小的事情,南京为什么被称为留都,纯粹是因为这里有另一套行政班子。

  京师有什么,这里就有什么,完全是一模一样,包括司礼监和锦衣卫,而裁撤南京留都的地位,就是将这些机构全部都迁移到北京去,包括留在南京的勋贵。

  当初,跟最成祖朱棣迁移到北京的,都是靖难勋贵,而留在南京的,则都是开国勋贵,这些人完全就是两个圈子的。

  早在靖难之后,开国勋贵就没落了,他们在靖难勋贵的压制下,没有一丝声音,直到靖难勋贵跟随皇帝离开南京,他们才算是恢复了一些声音。

  南京距离北京几千里,天高皇帝远,这种情况下,自然一直担任南京守备等职务的开国勋贵话语权就大了很多。

  虽然卫所逐渐败落,但以这些勋贵的权力和势力,在家中养一些有战斗力的家将家丁,并不是什么难度。

  然而,这些东西,在曹化淳面前,或者说圣旨面前,丝毫作用都没有。

  皇帝叫你搬家,你必须得般,不搬也得搬。

  南京最大的勋贵,自然是魏国公徐弘基,因此,来到南京后,曹化淳第一个收拾的对象,就是他,只要他搬走了,后面的就好说。

  文官们都是异地为官,诏书一下,立刻就能走,并无多少东西,早在前几日,这里的文官就奉诏北上,去北京做官。

  真正难办的,还是当地的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