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然小渔场的形成_海岛农场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竭并非代表澄海里已经没有鱼了,其实只是密度稀薄。形不成群体,不利于规模化捕捞而已。那些个体海钓爱好者们则不同,至今仍喜爱驾着小舟出海,享受辛劳之后寥寥收获的乐趣。

  如今云沙岛海域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起来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水质的改善,将附近一带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鱼类吸引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天然小渔场。

  至于它们将来会不会在这里交配产卵。繁衍生息,扩大种群的数量,尚不得而知。

  但目前对于它们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十分乐观。移民的增多,很快就造成了食物的缺乏,饥饿之下,大鱼自然而然地开始捕食小鱼。哪怕是同类也毫不客气。

  还有一些鱼,迫于腹中的压力,暂时游出新渔场的区域到外面去觅食,但吃饱后即快返回。一副类似故土难离的模样。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海豚乐球和蓝鲨大钻头也闻讯赶来,见到如此丰盛的猎物,不由心中大悦,随即冲入其中大快朵颐,充分享受食物链上端成员的特权和优越感。甚至相互之间也顾不上戒备了。

  移民们见凶残的天敌来临,自然不肯束手待毙,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四散而逃,直至脱离新渔场。

  但只要海豚及鲨鱼稍显懈怠,这些小家伙儿们又像着了魔一样窜回,由此循环往复。

  江逸晨站在码头上,这些情况都尽收眼底。他思衬一阵之后,决定由人工投食,以缓解鱼群的饥饿状态。虽说这样做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将来肯定是值得的。

  他安排老窦和喜子,在厨房制zuò适于中小型鱼类果腹的饵料。饵料以面粉和玉米面为主材,再配合其它辅料,用经稀释的空间白冰水糅合,上屉蒸熟后切碎块。基本上与特制小馒头的配方相似,只是体积要更小一些。

  还有乐球与大钻头,也相应加大了喂食的频率,省得它俩贪得无厌地捕猎,以维护鱼群的规模数量。

  这样一来,码头周边几乎成了一个没有拦网的天然半养殖池,但里面的鱼类仍属于野生鱼范畴,因为它们每天都要为了生存而拼搏,运动量是一点儿也不会少的,这与粼江海边那些渔村养殖池中的纯饲养鱼有着本质的区别。

  江逸晨看着日渐增多的鱼类,感觉自己筹划已久的海鲜酒楼项目,条件似乎接近成熟了。

  这个项目之所以迟迟没有开展,并非因为资金短缺,其实最大的阻碍就是食物原料来源的问题。

  海鲜酒楼的思路与鼎香园、口福多明显不同,要么不做,要做就是高定位,大幅甩开其他同行竞争者。

  而这样就不可能只靠特种调料等附加手段来做为支撑,食材原料的品质显然更为重要。

  这就需要大量品质优秀的鲜活鱼虾贝类供应做为基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