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十七 生物大分子与脱水缩合_我当上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破碎的湖泊,其中大多数湖泊是因为我之前用冰陨石撞击留下的。因为这块大陆近似于孔明的鹅羽扇,所以我称之为羽扇大陆。其南北维度在北纬70度到南纬18度之间。

  而较小的大陆则不到较大大陆的二分之一,其陆地形状狭长,横跨南北半球,在北半球的部分略大,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朝下的缟鬣狗脑袋,南部的海岸分叉成了两个小三角洲,两块三角洲中的海湾中有诸多破碎的小岛屿,类似于缟鬣狗的犁鼻器和尖长下颚,北部则是缟鬣狗到脖根处的圆弧状海岸,整体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则是一块大平原,类似于北美洲,当然平原并不算极平坦,表面依然有不少的活火山、休眠火山与环形山。这块大陆,我称之为鬣狗大陆。其南北维度跨度在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之间。

  羽扇大陆与鬣狗大陆,这是我所创造的两大大陆。

  两块大陆之间的海洋差不多是大西洋的一半。而此刻,蒂兰圣雪所显示的生物小分子中,甘氨酸、氨基酸这些对于碳基生命体来说极其重要的生物小分子主要分布在鬣狗大陆与羽扇大陆之间,由于新地球的自转是自东向西,而且由于大气温度的原因,在靠近赤道副热带地区的洋流是顺时针转动,导致鬣狗大陆与羽扇大陆之间的洋流运动形成了一个内部循环的三角状区域,这就导致这个三角带内的生物小分子难以与鬣狗大陆外的海洋交流,就算能够交流,速度也较为缓慢。而氨基酸、核糖等生物小分子需要依靠脱水缩合反应来形成多肽链、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而脱水缩合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浓硫酸等酸性物质,而在鬣狗大陆和羽扇大陆之间的海洋海底底层火山活动非常平稳,产生的浓硫酸等酸性物质含量偏低,远远不如其他海洋的海底活动频繁,这就导致生物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就算以后能够形成生命,生命的分布区域也难以一时间覆盖到整颗星球。

  生物所分布地区太过单一,显然对于生物进化的多样性是不利的,我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我叹了口气,道:“把羽扇大陆在南部赘余的狭长海岸切割断裂,让其跨越赤道到南纬的南部狭长海岸分离开,一直分到南半球,这样就可以加快几大洋之间的海水交换,有利于物质流通,此外再利用蝴蝶效应在羽扇大陆西南部制造出长年盛行的大型水龙卷,利用水龙卷和飓风的力量把海中的生物小分子大量卷到羽扇大陆的东部。”

  羽扇大陆的东部海底有大片的海地火山,我之前观察的黑烟囱就位于海底火山附近,所以如果让生物小分子集中到黑烟囱所在地区,无疑是能够极大程度促进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的。

  蒂兰圣雪缓缓点头道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