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5章 内 幕_官路红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打电话,可此时的伍洲行,坐在一家茶室里,看着笔记本上的数据。一杯茶,飘着热气。并不是很有心地说电话,“对的,我估计是这样。”

  “老板,我看是比较难成的事。”电话另一端的人说。

  “不要在意成不成,反正也没什么赚头。成也可不成也没事。”伍洲行说,“好了,不多说了,就这样做就行了。”

  “好的,老板,我猜会给您打电话的。”

  “已经打了。”伍洲行说着挂了电话,将手机放在茶几上,端起茶来喝。一边沉思着,这两年,公司前行的路似乎越来越窄小,竞争环境越来越差。

  早几年如鱼得水的氛围已经不再有,要继续生存,手底下好几家厂子都必要搬迁,往内陆进行布局。

  不过,这样的布局也未必走得通,因为这些厂、项目,一开始就不是走自主研发的路子,而是模仿别家的成品。如此,一开始确实赚了不少块钱,可近些年来市场的紧缩,让伍洲行手里的几个项目不断地消耗了资源,资金上也在绷紧。

  要寻求摆脱目前的困境,伍洲行也不是看不出路在哪里。可看到却走不通,因为一家集团的内力不是三两个月就可积累而得的。一开始走佬块钱的路子,如今想要改变都不可能做到。

  这也是伍洲行这几年来,眼看着手里积累的资源在按照一定的速度消耗,散失,心疼之余又无能为力。

  台洋金属有限公司原本就是伍洲行名下的一家公司,最初,这家金属制品公司很赚了一些钱。但随着窄台省对环境保护的强调、推行,使得台洋金属的产品和生产受到很大限制。

  为此,伍洲行早想将这家厂往不够发达的内地转移,但一来形势还没有逼得过紧,二来台洋金属生产的产品一直在调整,市场上什么好卖,台洋金属就紧急加工什么产品,甚至连品牌都是在模仿。

  当真搬迁到江上省去,固然在那边会安稳一段时间,可从生产效率来看,却不像在窄台省这样,便利地将产出的产品直接倾销到市场去。

  窄台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山寨品特别多,山寨的产品又有多种渠道消化掉这些东西,继而形成一个产业链条。

  江上省工业经济较差,产品少,台洋金属到柳河市去确实能够立足,但到柳河市后,生产什么主业?继续走山寨品的路子,也不是不可以,但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

  那就是在产品销售方面,那边没有足够的市场,也没有窄台省那种氛围。生产出来的产品,极有可能受到质疑,从而被人盯上。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台洋金属一直都在主张搬迁与原地挣扎之间摇摆不定。这样的决策,让台洋金属的管理层也拿不定最后的主意。伍洲行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也处理不好,与台洋金属类似的他手里还有好几家,该处理的厂子,台洋金属还不算排在最紧迫的一家。

  对于伍洲行和台洋金属,江华军虽说到这边好几年,但依旧没办法找到实质性的情况,盖因窄台省这边的山寨品是主潮流,想打听到一家公司的内情,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