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5章 公司规划_官路红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地,在高原上也有广袤的土地,但真要做到优质生产,那些长期耕种的土地,得需要进行多少年的水土护养,才会产出合格的粮食?

  新畦食品和凡海集团都等不起几年,没有时间耗在土地护养上面,广袤的平原,适合大面积耕种。可耕种的成本,并不见得就小。

  要找这种大规模可耕种的土地,杨再新在接触上江市的何治时,就有些想法,但能不能做成,却要进行核实。

  岭上县坡地面积不小,但远远不能满足凡海集团生产需要的粮食。可岭上县相邻的高台省那边,还有两个市啊,这两个市的地势、气候、环境等于岭上县相差甚小。加入,这一大片土地确实可耕种农作物,不论是凡海集团出面,将土地承包下来种植,还是以农户自身种植,集团进行收购的模式进行合作,都是可行的办法。

  这个想法的前提是,这片台地的土地要适合耕种农作物。很显然,这里要种植水稻,难度会比较大。但如果说这种玉米、红薯、土豆、大豆等作物,对水资源的要求就不怎么高,应该可以达到要求了。

  而玉米、土豆、大豆等则是刺梨果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大米也是主料之一,单纯进口一种主要粮食,对集团而言,就会是巨大的调整,使得集团在海外营销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能不能实现这个设想,杨再新这次到岭上县来,就是怀着这样期待,要做这边最初的工作。

  下午到县里,杨再新已经取得好几种土壤样品。这些东西都是要带回省城,请省农院的人帮忙化验,以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台地上这边是不是适合耕种。

  即使当年在学大寨期间,整个台地的坡地完全开垦出来,种植了好些年,但因为劳动力、劳动方式等不同,当年种植没什么收益,或者说虽然种植了坡地,却没有得到多少收益。

  不过,当初那个年代的劳动效率本身就不好,劳动模式决定了劳动效率。杨再新要弄清楚的是,到底是这里的土壤原因、气候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导致后来在土地承包后,耕种的土地面积也在急速退减。

  进县城前,杨再新给何治打电话。何治接到电话时,多少有些惊讶。说,“杨处长好,您是在省城,还是到上江市了?”何治早得知,上江市这边今年干部考核的组长是杨再新的消息,那么杨再新等人肯定会到上江市来。

  却不料,杨再新会这么快就给他打电话。杨再新说,“何治县长,我快要进你们县城了。这不,得找你这个地主吗。”

  “太好了,杨处长,我立即让人接您。”何治解释说,他目前在乡镇看一个情况,会立即往县城跑,“杨处长,您先到酒店住下,安排好后,我估计就赶到了。”

  事先没有消息,何治不在县里也很正常。他安排人过来接自己,住进酒店,也是很正常的节奏。车往前走两分钟,便接收到一个陌生电话,杨再新接听了,对方说,“杨处长您好,我是张成淮,岭上县副县长。杨处长您目前位置在哪,我过来接您。”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