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资料·杂谈」关于龙类生物/龙种的补充_贤者与少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味——顾名思义,龙蜥自然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而杂龙就是相对而言较为少见,但也相当广泛地存在于人类可以目击得到的区域范围内的。之后的亚龙更加地稀少,但也还没有达到最后一位的巨龙那样几乎成为传说级的生物的程度——后者按照设定的话,至少已经有一百年没有被目睹过,在这个时代。

  这些资料都是和本书的世界观有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名词和称呼都是由世界观当中的各大种族给予的,因此由于时代科技水平的限制,自然也有一些地方是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潦草了事的,这也是为了体现时代背景,倘若有机会再写相同世界观的第二本书的话,有一直看下去的读者,到时候是可以察觉到许多细节上的时代变迁的。

  谈完了稀少的程度,从最常见的龙蜥提起,大致上的体型也是按照这种排序的方式——龙蜥这一种生物的设定,在另一篇附篇《龙类大百科》当中就已经提及过,确实有带了一个龙字,但它却与其他生物不同是冷血的爬行动物,因而血统上也更为接近鳄鱼和蜥蜴。书中龙蜥的形象参考的是三叠纪的劳氏鳄目——这是一种长了很长的腿的主龙类,或许和各位印象中的龙蜥=巨蜥的观感有些差距,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就是最合适的中等体型肉食类生物龙蜥的现实中原型。各位若是感兴趣的话不妨搜索一下,劳氏鳄的图片存在有不少,其中有一些还有与人类体型的对比,也正是本书当中体型较大的龙蜥应有的形象。

  在龙蜥之后,是属于依然十分常见,并且是本书当中龙类生物存在总量以及种类数量最为庞大的杂龙类。这一类别的划分是进行了时代科技的限制的,正如正文的主人翁之一亨利的吐槽“他们把所有认不出来的龙类生物都丢到了这里头”一样,这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分类,之前的另一篇附篇《龙类大百科》当中采用的是书中书的口吻因此留下了一些错漏的地方,描述的是“除了龙蜥以外全都是温血动物”,但这其实是不严谨的,因为许多的海生水龙类在世界观当中也被分到了杂龙的范畴之中,而它们当中有极小一部分也是冷血的。

  不过这一点也是为了体现世界观的差距才进行的描述,为的是营造一种“书的作者并不知道这一信息”的落差感,若不是采用上帝视角的读者和作者的话,是不会知道这一点的。

  而温血和冷血混杂,自然也在相当的程度上证明了所谓“杂龙”到底是“杂”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的,绝大多数的杂龙即便同样被归于一个种类当中,它们实际上互相之间也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这个时代并没有如同现代考古学这样严格到科目的划分,即便是文明程度比人类更高的其他种族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