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学院变私塾_三国之并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急不已,连忙轻拍父亲后背,让蔡邕止怒静坐。

  而丁靖听到蔡邕言语,他也算是弄明白了,原来蔡邕是嫌弃蒙学格调太低,不符合他大儒的身份,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认为丁靖是在折辱他。

  知晓蔡邕如此心态认识之后,丁靖也是摇头叹息,向蔡邕问道:“蔡中郎可是觉得蒙学之职,对您而言,是大材小用了?”

  蔡邕闻言只是不言,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不过蔡邕不说话,也就代表他默认了丁靖的说法,丁靖见状继续说道:“依靖之见,以蔡中郎之博学,行这蒙学之职,确实是大材小用了。”

  “然而靖也是无法,并州疲瘠,难有博学之人担任学院讲师,以蔡中郎一人领引学院全职,恐怕不妥。且我之教育方式,与当世也十分不同,若非蒙学夯实之人,极难学会中学所传教的内容,更别谈大学了。”丁靖说道。

  蔡邕闻言却是冷哼一声,反驳斥道:“休要胡言,你一竖子,何有资格谈教育?”

  听蔡邕这么一言,丁靖也没有办法,只好说道:“既然蔡中郎如此说了,靖也无法反驳,那我就随便出一个问题吧,这个问题用中学所授知识解答,人人皆可不刻而解。”

  “说吧,是何问题?”蔡邕直接问道,想看看丁靖还有什么花招。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丁靖也不藏拙,直接抛出了一个最简单中学数学算式,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即就是鸡兔同笼的问题。

  果然,丁靖问题一出,蔡邕顿时眉头紧皱不展,脑海思虑筹算不止,却不能快说出答案。

  就连一旁的蔡琰亦是陷入了深思,也在思考着鸡兔同笼的答案,然而却始终不得。

  直到丁靖等待了一刻钟还多,二人却是还未得出最后答案,依旧愁眉苦思不止,而丁靖却等的不耐烦了,微微笑着提醒道:“蔡中郎,一刻钟已经过了,可得到答案?”

  蔡邕被丁靖这迫挟一问,顿时老脸一红,依旧不服气说道:“此问题刁钻无比,所给条件提示有限,怎能一刻钟就得出答案?”

  见蔡邕还不服气的样子,丁靖却是一笑,言道:“纸笔拿来,我立即就能给你算出答案来!”

  蔡邕却是依旧不信,立即让蔡琰将笔墨奉上,想看看丁靖到底准备怎么解。

  丁靖接过蔡琰递来的笔墨,立即开始在纸上书写计算,这一元一次方程算术,岂能难得住丁靖。前世在军校毕业之前,丁靖就一直是个学霸,即便到了部队里,成为一名出色的特种作战兵王,也没忘记文化课,每日也是看书吸允各类知识不停。

  丁靖立即就在纸上写出下列:

  设兔有x只,则雉有(35-x)只。

  可列方程为,4x+2(35-x)=94

  4x+7o-2x=94

  2x+7o=94

  2x=24

  x=12

  35-12=23

  “算得兔有十二只,雉有二十三只。”计算完毕后,丁靖立刻说道,计算过程一共十秒钟不到,丁靖就得出了蔡邕父女一刻钟都没能想出的答案。

  听闻丁靖如此迅的得出了答案,蔡氏父女顿时一惊,立即将丁靖的答案反推验证,却现果然正确无误。

  此时,这对父女顿时瞠目看向丁靖,不懂丁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二人知道其中玄机必定就在纸上,皆把目光放在了丁靖计算的稿纸上。

  可是纸上都是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对于这个时代的汉人而言,简直就如同天书一般,完全看不懂的东西。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