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千六十五章 此间有深意,欲赞已忘言_奶爸戏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编钟的声音又逐渐淡下去,丝竹管弦的靡靡之音蓦然清晰无比。

  这是接上编钟刚才发出的令人脸红的音乐。

  《采莲曲》结束了。

  但银铃般的笑声从大姑娘们口中发出来。

  和音乐一起,这种笑声充满了戏谑和高傲。

  真正的,王夫人那帮王八蛋一样的令人鄙夷的高傲。

  “清楚了!”孔贺西发文,“国之正音表明了这座城市,以及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础,正如一部叙事诗,开头编者按,先定一个调子,然后开始叙述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历史,这完全可以扩展为一部舞台剧。”

  白发独钓翁,红颜少女,在舞台上很快形成了两个割裂的部分。

  一部分是心怀不平气,但沉沦在秦淮河下游垂钓的渔翁。

  一部分是穿着宫装提着宫灯的贵女。

  加上靡靡之音,不难分辨出这里的意思。

  “那不是独钓翁,那是劳动者,但你们看,这个形象很有意思,古朴,虽苍老,但始终峥嵘,这正是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你们看,老翁手中的钓竿,那钓竿上面,不是没有颜色,那是江山图!”李森惊叫道。

  没错,光武中期,拿下大北方之后钦天监改制,出手的第一部巨著就是《江山图》。

  关荫此刻手中的鱼竿上,就雕刻了这幅地图。

  石头来到了中间。

  “原来是渔翁在前进!”这时候线上线下才看懂了。

  此刻的音乐稍微变了点。

  “@词曲协会,别出来丢人了,先给你们通报一下,现在的曲子是以《蜻蜓》这首国朝小调为基础改编的,这是一首比较正能量的曲子,不过,也被算进靡靡之音。”金忆先把那帮不学无术的给收拾了。

  那协会啥也没敢说。

  蜻蜓?

  有这么一手曲子?

  渔翁微微摇着头,鱼竿忽然一收紧。

  什么?

  啵——

  舞台上传来清晰的鱼儿出水的响声。

  “卧槽!”

  前排的观众往后仰。

  那哪里是鱼,那是一把水迹斑斑的剑。

  渔翁站起来,彷佛很无意。

  出水的宝剑,与《江山图》鱼竿碰一起。

  叮——

  一声古琴音彷佛隐隐约约奏出别样的味道。

  “咋说呢,就好像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靡靡之音忽然扫出了一点儿。”想水的鱼没去成,此刻在帝音办公室发了微博。

  花骨朵:“就是说宝剑出水要打仗了?”

  “山炮!”想水的鱼怒叱,“宝剑碰鱼竿,那是啥?剑和江山啊,懂吗?”

  “明白,就是说‘壮士欲报国恩重,战死沙场是始终’,是不是?”花骨朵不耻下问。

  想水的鱼激愤难当:“我怎么摊上这么个夯货。”

  花骨朵:“对对对,你就是天生来教我这个棒槌的。”

  ……

  尼玛,咱好好听演唱会行吗?

  但这两个逗逼一交流还真让网友看懂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丝竹之音越发地大了。

  似乎这股靡靡之音要把宝剑与江山的碰撞之声强行压下。

  这时候,一声清越苍茫的吟唱从关荫口中发出来。

  他竟用正宗的江东方言,以江东地方戏中老生腔唱一阙:“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丝竹之音更大了。

  但一阵微弱的,却清晰至极的战鼓声从舞台一侧传出来。

  何意?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关荫苍茫的唱调一怒下,竟盖住丝竹管弦音,但此刻的声调,已不全是江东之声,而有一种北方萧杀的声音,几句词,竟包含了京剧、梆子、秦腔等各种唱法,但却毫无地方戏,甚至是京剧的拖沓,一气呵成毫不让人揣摩。

  这是元代查德卿的名曲,名曰《蟾宫曲·怀古》。

  这一下,主题彻底清楚了。

  “我明白了,带头大哥说,南都,江东,乃至神州的辉煌,并不是什么帝王将相的功劳,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在传达我们的思想,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推动的,哎哟我不对,我可是毫无音乐素养的人啊。”铁嘴水上漂急了。

  要的就是这个意思!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