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大夏军制二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校,杂数营为一军,以将军领之。将官分为杂号,四镇四征,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为帅,或以太子任之。”

  其实在张轩设计之中,还有军一级,如之前的汝宁军,徐州军等,几个营合并起来。为一军。但是军一级是常设,还是临时机构,这还不能确定。如果安明代的制度,一个卫,也不过五千六百人左右。已经是大明朝廷的兵力的基本单位了。

  “军官,由士升尉,由尉升校,由校升将,接在军校之中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或充陛下近卫,或为枢密院官员,人任过后,再下去带兵。”

  这一点是张轩的独创。

  可以说,将张轩原本的亲兵制度,给明确化,制度化,同样也强调了枢密院的权威。在制度上消灭各级将领的独立性。在张轩的安排之下,一个小卒出身的大夏将领,履历很可能是这样的。作为一小卒参军,花三年左右的时间,爬到百户,然后进入军校学习,大概学习一年的时间,然后调任枢密院做基层小吏,或者当皇宫之中的御前侍卫。然后担任一两年的时间,下放为百户。如果顺利从百户爬到营官。再重复之前的过程。不过这很可能在枢密院担任干员,再过一两年,下放为营官。然后用数年的时间积攒到将军衔之后,再学习一段时间,调任枢密院。

  这个时候,就枢密院四总部某个司的长官了。就相当文官之中某部侍郎的角色。

  到了这个位置,很多人一生就走到头了。除非特别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去角逐四镇将军,上将军,与大将军的名头。特别是大将军,凡是带大将军。在张轩的规划之中,至少是方面之任。

  而这种人事之上的统一安排,背后隐藏的就是军事训练上的统一,补给上的统一,军纪上的统一,征兵的统一。否则一个将领从一部调任另一部。熟悉军队各个方面就要好长时间。

  根本不可能互相调动。

  打个

  比方,将戚家军一个百户,忽然调到辽军,可以很肯定的说,这个百户一定不能适应,固然有人事上的种种原因。但是实际上,两支军队,虽然是明军,但是各个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甚至连语言之上,恐怕未必相同。

  浙江话与边塞话,说起来恐怕还真是鸡同鸭讲。

  张轩这个设计上有一个野心,或许这个野心可以被称作,军队现代化。从上到下,自成一体的军事体系,能与文官体系分庭抗礼的存在。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渠道。即便将来开国勋贵都死了,这个体系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与文官对抗的。

  “后勤部,与兵部交接,兵部一切补给物资乃至军饷,都交给后勤部。后勤部在险要之地设仓库,设兵镇守,厢军也隶属于后勤部。各地军需转运,各军补给全部由后勤部负责。”

  “军备部,与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