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的东西,都是被这两个部门管辖的。

  说实在的张献忠手中的银子是不缺的。毕竟张献忠接受了蜀王的家底,还抄了四川不少士绅的家,白银是大把大把的有。

  但是银子如果不能换成物资,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

  四川在太平时节也算得上是粮食输出地,一般情况之下,粮食足够自己。但是川中乱了这么长时间粮食减产。再加上张献忠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体系。很多粮食都收不上来。

  只能带刀上了。

  不过一沾血,银子是来得最快的,以至于后世张献忠逃离成都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有明的沉船宝藏,可见一斑。

  所以,刘文秀早已得到嘱咐了,他原因用高于市价几倍的价格来采购这些东西,然后逆流而上,运往成都。如此一来,也是给大夏一大笔钱。这样的情况,罗玉龙怎么会不答应下来。

  双方的谈判细节,自然不用多提。

  只是刘文秀却感受到,与他谈判的礼部,户部,兵部的代表,一个个都是人才。让他不由感受道:“大夏人才何其多。”

  其实并不是大夏的人才多,而是大西的人才匮乏。可以说是张献忠自己弄得没有人敢来投奔了,

  双方几乎一拍即合,第一批交易很快就完成了。

  内阁呈上来之后,罗玉龙只是翻翻,看看了大节,就在上面批了一个红字:“准。”

  随即这一封奏折被一式三分分别在内阁,罗玉龙身边,还有藏书楼存档。如果说,大夏在罗汝才时代,还是一个草台班子,但是罗玉龙时代,江南士大夫已经登上了大夏最高权力的舞台。

  不管别的攻过,至少,在他们的帮助之下,罗玉龙行事都有一定之规。几乎是将大明那一套祖宗家法挪过来了。只是罗玉龙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是也是戎马出身。

  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所以此刻,这些人文官扮演的就是皇帝的忠实臣子,愿意为皇帝打击一切势力,包括藩镇,勋贵,外戚,武将,等等。

  罗玉龙也觉得好用。在军事之上,觉得江南书生,何以谈兵之外,其他方面几乎是言听计从。

  罗玉龙刚刚批了这份奏折,就听外面有人说道:“陛下,钱阁老求见。”

  “哦。”罗玉龙说道:“速请。”

  钱谦益片刻过来,行礼过后,匆匆忙忙说道:“陛下,襄阳总督高斗枢急报,汉中有大军攻贺锦拔之,降贺锦军,贺锦北上投清,大军向郧阳而来?”

  “是何人?”罗玉龙立即问道,他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可是高一功吗?”

  钱谦益说道:“陛下目光如炬。”

  罗玉龙不在乎钱谦益的马屁,他能有此判断,不是他目光多好,而是大夏很多东西都渐渐完善了,最少在北京就有暗线,将北京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过来,虽然送过来之后,很多消息都已经过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