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大西皇帝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威尚无,这才是川人叛伏不定的原因所在,而今朝廷已经派樊一蘅主持川东南军务了,朝廷恐怕要大举进攻了。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长沙朝廷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是相当滞后的。或者说,马士英感受到了此地的战机,才确定樊一蘅主持,为的就是这一战的主导权。

  张献忠眼睛一闪,微微咬牙说道:“汪先生,有何教朕?”

  汪兆龄说道:“还请陛下,将各地降官明正典型。”

  随即汪兆龄列出一个名单,名单不长,却都是各地有威望的人。张献忠如果照着名单上杀人,说不上将川中士林一网打尽,但也杀戮非轻,而且杀的人都是读书人。

  不过,张献忠看到最上面的几个人,就是带头献城的家眷,心中怒火中烧,说道:“好。”

  张献忠说道:“如今的局面,汪先生有什么办法破解吗?”

  汪兆龄说道:“川中不过是江山一角而已,而今曹营大胜清廷与襄阳,声势正旺,而陛下与曹营向来交好,何不与曹营结交,得到曹营的支持之后,我们在与朝廷交战的时候,就多了几分底气。”

  张献忠听汪兆龄说起曹营,心中顿时有些恍惚,他忽然想起了罗汝才。

  看看大夏现在的局面,再看看成都现在的困局,一时间张献忠有些恍惚。不知道在追忆着什么,罗汝才与李自成的死讯,张献忠早就知道了。当年义军之中声望最大的三个头领,李自成,罗汝才,还有他张献忠。

  却不想,不过数年光阴,故人已经不在了。

  而罗汝才死后这一段时间,罗玉龙所做种种,让张献忠更是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一时间张献忠有一种华发早生,时不我待的感觉。

  “陛下,陛下-----”汪兆龄说道。

  “哦。”张献忠说道:“之前曹操写信,让朕派人在襄阳助战,朕没有答应,而今后脸皮求曹营,罗玉龙会答应下来吗?”

  汪兆龄说道:“请

  陛下不用担心,曹营新主刚刚登基,能不能镇住下面的骄兵悍将,还真不好说,陛下派人出使曹营,说不得正中罗玉龙的心意,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张献忠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方势力,虽然弱小了一些,但也有二十多万大军。占据四川的精华地带,是一个相当得力的诸侯。曹营现在虽然局势不错,有襄阳大胜之威,将大夏的名头吹了出去。

  但是大夏的名头是大夏的,而不是刚刚登基的罗玉龙的,不,应该现在叫做罗珑了。毕竟为了避讳,皇帝登基之后,改名已经是惯例了。都是将名字改为生僻字。

  而大夏的战略形态其实并不是太好的,对内,有军阀割据,与高杰,郑芝龙,对外,南北都有漫长的战线,如果处处设防的话,百万大军都打不住。这样腹背受敌的局面。

  的确算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