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军分别进攻三门,是围三缺一之法。将金声桓与杨绳祖两部,在外围游曳,数百里之内,大队人马的调动,根本瞒不过张轩,而张轩自己坐镇大营,将自己的亲兵,与汝宁军,作为后备,随时准备应付,可能有的进攻。并以张素为主,征调民夫。

  将护城河的上游给截断。并督促民夫从各个方向填平护城河。

  连续数日的进攻,三座城门也是坚硬之极,不管怎么进攻,也不过是见城墙之上的浮雕,以及大门之上的铜钉红漆,打得狼狈不堪,却没有伤到城墙根本,反而归德,徐州两军,损兵折将。

  不过,曹宗瑜,与袁时中都不在乎。

  毕竟他们都知道,他们军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兵太多了。

  多见见血,不管是见别人的血,还是自己人的血,总是有好处的。

  不过,在张素的事情做得不错。

  有大军做后台,各地百姓不敢顽抗,再加上张素开出的待遇不错,最少管饭。

  这年头,治水之中,雇工制,也就是拿钱请人干活的都很少,大多数水利工程,都是征劳役。百姓自备工具,听从官府调遣,甚至有什么官府连饭都供应。不管怎么说,张轩保证吃饱饭,对百姓来说,就不错了。

  只要能吃饱饭,区区力气算什么?

  反正力气是不值钱的。

  唯一让张轩不舒服的事情,现在正值八月,是农忙时节,百姓都忙着农活,强征也弄不过来多少。还好,马士英一把大火,将外城的不少房子都烧了,让无数人无家可归。

  这些人,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内城的。

  有这些人在,算是填补了张轩手中的劳力缺口。

  只是太费粮食了。

  唯一让张轩值得庆幸的是,大明朝当初在临淮建立四个大粮仓,虽然这么多年,这些粮仓大多都空了,被贪官污吏们给掏空了。不过,他们为了账面上考虑,这粮仓之上,还是有一些粮食的。

  这些粮食,再加上秋收一季,足够支撑大军一段时间了。

  “报。”一个斥候说道:

  “金将军派人来报,淮安官军已经出动了。此刻已经攻下了临淮县。”

  “怎么回事?”张轩皱起眉头,他刚刚想到了临淮的粮食却没有想到临淮就丢了。

  张轩对临淮并不是很重视,唯一让他重视的是临淮的粮食,不过临淮的粮食,已经运过来大半了,剩下的也不多了。

  是有轻重缓急,张轩就注意力就放在攻凤阳城之上。

  故而临淮一县,只是派了临时征召的当地义军,镇守而已。

  如此的大明朝,南到两广,北到三边,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无数的草头兵冒头。张轩大旗一竖,就有不知道多少人过来投奔。这些人张轩以李信的故技,用之镇守各地。

  本乡守本土,想来应该有一点用处的。

  “淮安人马水路而来,直扑临淮,临淮

  请收藏:https://m.sevd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